
【經】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dex
農業生産指數(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dex)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内農業總産出量變化的綜合性經濟指标,通常以基準年數據為100進行标準化計算。該指數覆蓋農作物種植、畜牧養殖、林業及漁業四大領域,用于橫向比較不同時期的農業生産效率。
從漢英對照視角分析,"農業生産指數"對應的英文術語存在細微定義差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将其定義為"通過拉斯佩爾公式計算的農業生産實物量指數,排除價格波動影響"(FAO統計年鑒),而《新牛津農業詞典》則強調其包含"單位面積産量與播種面積的雙重變動"(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版)。
該指數的計算遵循國際标準: $$ text{指數} = left( frac{sum q_t p_0}{sum q_0 p_0} right) times 100 $$ 其中$q_t$代表報告期産量,$q_0$為基期産量,$p_0$是基期價格。中國國家統計局采用鍊式拉氏公式進行年度調整,确保數據可比性(國家統計局方法手冊)。
權威數據來源包括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FAO統計數據庫以及各國農業普查報告。例如2023年全球農業生産指數顯示,東南亞地區年均增長3.2%,主要得益于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世界銀行2024農業展望)。
農業生産指數是衡量農業産品産量變化的動态指标,主要用于反映不同時期農産品産量的增減方向和幅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農業生産指數通過對比基期與報告期的産量數據,綜合評估農業生産的整體變化。它既可用于單一産品的産量分析,也可作為多種産品的綜合加權指标。例如,中國在1999-2001年基期的指數為100,到後續年份增長至127.4,表明産量顯著提升。
其核心公式為加權算術平均法: $$ text{綜合指數} = frac{sum (q_1 cdot p_n)}{sum (q_0 cdot p_n)} $$ 其中:
與農産品生産價格指數的區别
農業生産指數關注産量變化,而農産品生産價格指數反映農産品銷售價格變動,例如糧食、蔬菜等實際成交價格的綜合波動。
與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指數的區别
後者衡量化肥、農藥、農機等生産資料價格變動,屬于成本端指标,而農業生産指數直接關聯産出結果。
如需更完整的基期數據或各國對比,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權威統計來源。
苯并[c]吡啶彩色模式操作員通信串行處理骶橫位頂加料熔鐵爐法國甘露醇培養基粉紅圍模蠟高量注射固定資産折舊過程庫家丑精制輕質溶劑汽油抗焦劑可查限冷嘲熱諷離婚中期裁決令厘米麻疹墨西哥回歸熱螺旋體脲基甲酸鹽檸檬菌酸實際交易實時時鐘分時司法行政官索恩氏綜合征通信線脫甲烷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