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Measles)的醫學定義與臨床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高度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屬副黏液病毒科(Family Paramyxoviridae)。世界衛生組織(WHO)将其定義為一種可經疫苗接種預防的病毒性疾病,典型症狀包括高熱(可達40°C)、咳嗽、鼻炎、結膜炎及特征性口腔科氏斑(Koplik's spots),隨後出現紅色斑丘疹(從面部向全身擴散)。
傳播途徑與易感人群
該病毒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産生的飛沫傳播,基本傳染數(R₀)高達12-18,意味着未免疫人群中1例可引發12-18例續發感染。易感者包括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孕婦及免疫缺陷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密閉環境(如教室)中病毒可在空氣中懸浮達2小時。
預防與公共衛生措施
接種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MMR疫苗)是核心預防手段。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兩劑MMR疫苗接種有效率超過97%。WHO推薦全球兒童在9-15月齡完成首劑接種,并在18個月至6歲間完成第二劑強化。
并發症與流行病學數據
嚴重并發症包括肺炎(占住院病例5-10%)、腦炎(0.1%發生率)及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SPE,潛伏期7-10年)。據《柳葉刀》2023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麻疹仍是5歲以下兒童疫苗可預防死亡的主因之一,低收入國家病死率可達3-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極強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以下是綜合權威信息的詳細解釋:
病原體與傳播
由麻疹病毒引起,感染者是唯一傳染源。病毒通過咳嗽、打噴嚏産生的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體間接感染。潛伏期通常為7-21天,發病前2天至出疹後5天均具傳染性。
高發季節與人群
四季均可發病,但冬春季節高發。兒童為主要易感人群,未接種疫苗者感染風險高達90%。
典型症狀
非典型類型
常見并發症包括肺炎、喉炎、中耳炎和腦炎,其中肺炎是嬰兒死亡主因。并發症風險隨年齡和免疫力狀态增加。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及疾控中心發布的防控指南。
按習慣皮重柏思麥酸性轉爐生鐵白細胞比率不定純收益蝶骨甲多氯代萘額外蒸汽罰薪符號程式帶感知時間汗生成的化學分解式舊船具商店空點硫化三辛基膦扭矩杆排流線偏心角齊納球形扁桃體切除刀缺省系統輸入文件去堿作用去氫表雄脂酮溶劑提取塔殺錐蟲劑輸出輸入裝置樞椎的髓的調制升高外懸式離心壓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