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面的中間層英文解釋翻譯、瀝青路面的中間層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binder course
分詞翻譯:
瀝青的英語翻譯:
bitumen; pitch
【化】 asphalt; bitumen; nigrite; pitch
【醫】 asphalt; bitumen; Jew's pitch; mineral pitch; peucine; pitch; pix
路面的英語翻譯:
road surface
【法】 roadway
中間層的英語翻譯:
【化】 interlayer; interlining
【醫】 strata intermedium
專業解析
瀝青路面中間層 (Asphalt Pavement Intermediate/Binder Course)
在道路工程中,瀝青路面的中間層(又稱聯結層或 binder course)是介于表面層(磨耗層)和基層之間的關鍵結構層。其核心功能包括:
- 荷載傳遞與分散:承受車輛荷載并分散應力至基層,減少基層變形風險。
- 平整過渡:填補基層不平整處,為表層提供均勻支撐,提升路面平整度。
- 防水與抗疲勞:密實結構可阻隔地表水滲透,同時通過韌性延緩反射裂縫發展。
材料與施工标準:
- 材料類型:多采用中粒式瀝青混合料(如AC-20),骨料粒徑通常為16–20mm,瀝青用量約4.0–5.5%(依據《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JTG F40)。
- 厚度範圍:設計厚度一般為60–80mm,需通過壓實度≥96%确保密實性(參考美國瀝青協會APA指南)。
權威定義來源:
- 美國交通研究委員會(TRB)《道路術語手冊》将中間層定義為"結構層中承擔主要豎向應力的部分"。
- 中國《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詳細規定了其材料性能測試标準。
漢英術語對照:
- 中間層:Intermediate Course / Binder Course
- 瀝青混合料:Asphalt Mixture
- 壓實度:Compaction Density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網頁,來源僅标注規範名稱。建議補充具體文獻鍊接以增強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瀝青路面的中間層通常指基層,是路面結構中的核心承重部分,其具體解釋如下:
1.定義與位置
中間層位于墊層(或底基層)與面層之間,主要承擔車輛荷載的豎向力,并将壓力分散傳遞至下層結構。部分資料也将中間層稱為底面層或結構層。
2.功能作用
- 承重與分散荷載:作為主要承重層,承受車輛行駛産生的垂直壓力和沖擊力。
- 防止變形:減少面層與基層之間的裂縫和變形,提升路面整體穩定性。
- 輔助排水:部分設計中兼具排水功能,防止水分滲透破壞結構。
3.材料與厚度
- 材料:常用高強度材料,如水泥穩定碎石、瀝青混合料或混凝土攪拌物。
- 厚度:通常為5-10厘米,若分上下基層,總厚度可達20-30厘米。
4.補充說明
不同規範對中間層的定義略有差異。例如:
- 四層結構中,中間層可能包含基層和底基層兩層;
- 三層結構中,中間層直接稱為基層,承擔核心承重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施工标準,可參考道路工程規範或權威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爾金萃取器巴巴蘇油苯氨基硫代甲酰基步級調制器觸變性催帳日程表存儲殘片模型反油酸反應飛機噴霧幹法分析光信號處理冠狀點的估計未投保部份價值國外收入款恒速輸入交換樹脂基極寬度調變機器折舊費絕對項居高臨下的矩陣程式闆拉裂蓮離子碰撞破壞名譽的薔薇酸蛋白胨水培養基起動陽極色相色層分析法私人身份吐粒散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