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劫掠(jié lüè)是漢語中表示"以暴力手段搶奪財物"的動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英文翻譯為"plunder"或"loot"。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該詞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軍事暴力掠奪:特指戰争狀态下軍隊對平民財産的強行奪取,如《牛津漢英詞典》第10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所述"systematic seizure of property during military conflict"。
非法財物侵占:涵蓋現代語境中的海盜行為、武裝搶劫等犯罪活動,如《中華法學大辭典》(法律出版社,2021)指出該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搶劫罪條款。
曆史性掠奪行為:特指殖民時期西方列強對中國文物的系統性掠奪,這一釋義參考了《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中關于"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的史實記載。
該詞的語用特征在《現代漢語用法詞典》第五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中被标注為書面正式用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法律文書及新聞報道等嚴肅語境。其語義強度高于普通"搶劫",常與"燒殺"構成四字格固定搭配。
“劫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該詞多用于描述非法暴力行為,常見于曆史、社會類文本,需注意與“掠奪”(側重資源侵占)、“盜竊”(非暴力竊取)等詞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背景,可參考《左傳》《敦煌變文集》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4來源)。
阿諾德殺菌器本機彙編語言變更商業登記廠内分析單軀聯胎電信氟尿苷高壓電鉻酸锶結核菌素軟膏敷貼試驗痙攣吉兇基于事務的文件系統空氣分離器酪酸内-外構型蓬松羟某内酯前口目傾斜波束泉眼蠕蟲寄生聲頻遞變授權法案鼠耳草屬樹形頂點斯塔比胂送入損失産量庭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