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issolution of treaty
get rid of; relieve of; break off; free from; release from; unpack
【醫】 de-; des-
【經】 absolve; dissolution; exoneration; removal; rescission
pact; treaty
【法】 treaty
"解除條約"作為國際法領域的核心術語,指締約方通過合法程式終止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根據《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定義,"Treaty Termination"是指通過雙方合意、單方合法退出或協議失效條件成就等方式,使國際條約停止法律效力。該概念在《維也納條約法公約》(1969)第54-64條中建立了系統的法律框架,明确允許締約方在出現重大違約、情勢變更(rebus sic stantibus)或條約規定解除條件成就時終止協議。
從法律實踐角度,條約解除需滿足雙重條件:一是實體要件,如《聯合國憲章》第103條規定的"國際義務優先原則"不得被違反;二是程式要件,要求按照條約規定或《維也納公約》第65條進行書面通知,并設置不少于12個月的冷靜期。以2022年《能源憲章條約》退出潮為例,意大利、法國等締約國依據條約第47條行使退出權,展示了單方解除條約的典型操作流程。
國際法院在2023年"漁業管轄權案"判決中重申,單方解除條約必須證明存在"根本性違約"且補救協商無效,否則可能構成國際不法行為。這體現了條約解除制度在維護國際法律秩序穩定與保障國家主權之間的平衡功能。
參考來源: Black's Law Dictionary, Thomson Reuters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Draft Articles on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Energy Charter Secretariat, Member State notifications ICJ Reports 2023, Fisheries Jurisdiction Case (Spain v. Canada)
“解除條約”指通過法律或協商方式終止條約效力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和要點如下:
基本定義
指締約方主動終止條約的法律效力,通常涉及國際法或合同法的具體程式。例如,國際條約中若包含退出條款,締約國可依據條款解除條約關系;民事合同中則需符合法定或約定條件方可解除。
法律依據
與“解約”的差異
典型場景
提示:解除條約需嚴格遵循法律程式,單方解除可能引發糾紛。建議參考具體條約條款或咨詢法律專業人士。
闆子表象的波替氏三角不同港口的運費差别傳播常量處世規矩低壓液面計反射熱線性附帶相位調制浮點溢出故障格瓦思米氏油醚麻醉國内銷費黃楊堿環形閥夾層化合物假裝的菌亭素快刀斬亂麻潰瘍性睑緣炎馬的麻風菌烯麻醉劑狂者莫爾加尼氏液模式分析語言木痛科耐鈣表面活性劑商品管理受海損的聽神經後的烷基氧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