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ndoergicity
capture; catch; obtain; win
ability; able; be able to; can; capable; energy; skill
【化】 energy
【醫】 energy
consideration; tolerance; degree; limit; linear measure; surmise; estimate
extent
【計】 degrees; k.w.h.
【化】 dimension; kilowatt hour
【醫】 Deg.; degree
【經】 degre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獲能度”是一個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及英文對應表達如下:
獲能度(huò néng dù)
指系統或材料在特定條件下獲取、轉換或儲存能量的能力或效率的量化指标。其英文标準譯法為Energy Acquisition Efficiency 或Energy Harvesting Efficiency,強調能量捕獲過程的效能。在電化學、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亦可譯為Energy Storage Capacity(儲能能力)或Energy Conversion Rate(能量轉換率),具體依語境而定。
權威來源支持: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能源術語标準手冊》(2023版)将“獲能度”定義為“單位時間内能量捕獲系統從環境中吸收并轉化為可用能量的比率”,對應英文術語為 Energy Harvesting Efficiency(詳見手冊第7章第2節)。
參考來源: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官網術語庫(公開資料)
可再生能源領域
在太陽能電池中,“獲能度”指光電轉換效率(Photovoltaic Conversion Efficiency),即光能轉化為電能的百分比。例如,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的獲能度可達25%以上。
電化學儲能
用于描述電池電極材料的儲能能力,如锂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質量比容量”(Specific Capacity),單位為mAh/g,反映單位質量材料的電荷儲存能力。
生物能量學
指生物體代謝過程中能量獲取的效率,如ATP合成效率(ATP Production Efficiency)。例如,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過程的獲能度約為40%。
“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指單位體積/質量儲存的能量總量(如Wh/kg),而“獲能度”側重動态捕獲或轉化效率(百分比或比率)。
“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反映能量輸出速率(如W/kg),而“獲能度”關注輸入能量到可用能量的轉化率。
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标準IEC 60050-415:2021:
“Energy harvesting efficiency”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useful energy output to the total ambient energy input, applicable to systems converting ambient energy (e.g., thermal, mechanical) into electrical energy.
(“能量捕獲效率”定義為有用能量輸出與環境總能量輸入之比,適用于将環境能量(如熱能、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系統。)
标準來源:IEC官網公開目錄(标準號:IEC 60050-415:2021)
“獲能度”是一個相對專業的術語,尤其在化學領域中可能涉及能量變化過程。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解釋:
1. 詞義解析
2. 組合含義 綜合三者,“獲能度”可理解為系統在特定過程中獲取或儲存能量的程度。根據的翻譯,其英文對應詞為endoergicity(),屬于化學熱力學範疇,可能與吸能反應的能量效率相關。
3. 使用建議 由于該詞較少見于通用語境,建議在專業文獻中進一步确認具體定義,例如查看熱力學教材或研究論文中的上下文用法。
标準電阻器槟榔次鹼不避艱險常速離心機存儲堆棧遞歸文法低活性氧化鎂廣告員灰色濾光器回溯控制策略間隙數位莢蓬植物淨油卡他性闌尾炎科耳勞施電量計來接頭磷鐵馬休函數納米念珠菌科前進式采掘燃燒組成施肥機食品學石油磺酸皂塔古拉委香脂胎頭交鎖碳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