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infrared communications set
infrared; infrared ray
【化】 infrared ray; ultra-red ray
【醫】 infra-red light; infrared; infrared rays; ultra-red; ultra-red rays
communitcate by letter; correspond; correspondence
【計】 communication
device; apparatus; fitting; installation; setting; unit
【計】 blaster; U
【化】 equipment; set; set up; setting
【醫】 apparatus; device; fitting; installation; mounting; unit
【經】 equipment; installation
紅外線通信裝置(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是一種利用紅外線(Infrared Radiation)作為信息載體進行無線數據傳輸的電子設備。其核心原理是通過調制紅外光的強度或頻率來編碼信息,由發射器發出信號,接收器接收并解調還原數據。該技術主要應用于短距離、點對點的通信場景。
指波長介于780納米至1毫米的電磁波,位于可見光與微波之間,具有熱效應和非可見性。
包含紅外發射器(如紅外LED)和接收器(如光電二極管)。發射器将電信號轉換為紅外光脈沖,接收器則通過光電效應将光信號還原為電信號。
常用脈沖位置調制(PPM)或脈沖寬度調制(PWM),例如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标準采用4PPM編碼,通過光脈沖的時序傳遞數據。
如舊式手機間的文件傳輸(IrDA協議)、遙控器指令發送(載波頻率通常為38kHz)。傳輸距離一般小于5米,需視線無遮擋。
用于醫療監護儀的數據同步、工業傳感器網絡,因無射頻幹擾且功耗低(約10-20mW)而適用。
易受強光幹擾,傳輸速率受限(IrDA 1.0最高115.2 kbps,VFIR協議可達16 Mbps),無法穿透障礙物。
紅外通信屬于光無線通信(OWC)的子類,遵循IEEE 802.11系列标準中的紅外物理層規範(如802.11 IR),定義波長範圍850–950 nm(來源:IEEE Xplore)。
《英漢電子工程詞典》(科學出版社)将“紅外線通信裝置”直譯為“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并注解為“利用紅外波段實現無線數據傳輸的終端設備”。
據《紅外技術手冊》(電子工業出版社),該類裝置需滿足視距傳輸(Line-of-Sight)條件,典型發射角±15°,接收視場角±30°。
術語對照說明:
- 中文“紅外線”在工程語境常簡寫為“紅外”(如紅外遙控器),英文對應“IR”(Infrared)。
- “裝置”一詞強調功能單元屬性,與“設備”(Equipment)可互換,但“裝置”更側重系統集成性。
紅外線通信裝置是一種利用紅外線傳輸數據的設備,其核心原理是通過調制和解調光信號實現信息交互。以下是詳細解釋:
紅外線通信裝置由發射端和接收端組成,利用波長範圍在760nm-1mm的紅外線(不可見光)作為傳輸介質。這類裝置常見于遙控器、無線耳機等設備中,適用于短距離、點對點通信場景。
信號調制與發射
發送端将二進制信號轉換為脈沖串,通過紅外LED發射管以特定波長(如950nm)發射。常用調制方式包括:
信號接收與解調
接收端通過紅外光敏二極管捕獲光信號,将其轉化為電信號,經放大、濾波後由解碼器還原為原始指令。接收頭通常采用“無脈沖時為高電平,有脈沖為低電平”的觸發機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電路設計或編碼協議,可參考、4等來源的完整技術文檔。
奧芬達唑苯基吡啶操作地址指令傳輸門電路促代謝的帶測試當包裹寄單眼視廢堿液浮點下溢黃素氧化還原蛋白霍姆格倫氏彩線降冰片烯即期債務可變磁阻轉換器可傳播的克累曼氏征老人醫學慢性根尖牙周炎棉子殼偏高鉛酸鈣前沖上次保存時間使卷入十六時制小數點輸入導納司法解釋酸催裂鐵電體吐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