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rinishness; saltness
含鹽度(Salinity)是描述水體或土壤中溶解鹽類物質總濃度的量化指标,通常以質量分數或千分比(ppt)表示。在漢英詞典中,該術語對應英文"salinity",詞源可追溯至拉丁語"salinitas",指鹽的物理屬性。其核心定義包括以下維度:
化學組成
含鹽度涵蓋鈉(Na⁺)、氯(Cl⁻)、鎂(Mg²⁺)、鈣(Ca²⁺)、硫酸根(SO₄²⁻)等主要離子的溶解總量,其中氯化鈉占比約85%。在海水研究中,标準含鹽度公式為: $$ S = 0.0080 - 0.1692K^{1/2} + 25.3851K + 14.0941K^{3/2} - 7.0261K + 2.7081K^{5/2} $$ 其中K為電導率比值。
應用領域
該參數在海洋學中用于分析洋流運動(參考《物理海洋學原理》第3章),農業領域則關聯土壤鹽漬化評估标準(依據FAO《鹽堿地管理指南》)。環境監測中,淡水生态系統含鹽度超過3‰即可能引發生物毒性反應。
測量方法
實驗室采用銀量滴定法(GB/T 11896-1989)測定氯離子濃度推算總鹽度,現場監測多使用電導率傳感器,其原理基于鹽度與溶液導電性的正相關性。
參考資料
中國科學院鹽湖研究所《鹽類化學基礎》
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水土鹽堿化報告》
國家标準《水質 氯化物的測定 硝酸銀滴定法》
含鹽度(或稱鹽度)是描述水體中溶解鹽類物質總量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海水或其他水體的鹽分濃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含鹽度指單位質量(或體積)水中溶解的固體鹽類物質總量。國際通用的定義是:1千克海水中所有溶解鹽類的總克數,用符號"S‰"或"psu"表示。例如,鹽度35‰表示每千克水中含35克鹽類物質。
主要鹽類包括氯化鈉(約占77%)、鎂、鈣、鉀等礦物質。不同海域鹽度存在差異:
更多專業定義可參考海洋學文獻或标準測量方法說明。
半導體類型苯并磺酸标準甘汞電極茬蛋胞蟲非破壞試驗鈣鋁榴石高頻幹燥器後面觀灰皿提煉法腱切除術交流傾銷角膜網狀營養不良浸入取樣法卷序科諾瓦洛夫規則塊設備框架連接圖冷凝油聯想的絡合物形成滴定法鬧酒狂歡凝膠過濾法膨脹力噴塗清漆平紋日光濕疹石灰因數輸出傳輸統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