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xcess redunancy
congestion; excess; overmuch; overplus; overstock; plethora; superabound
surplus
【經】 overflow
【計】 redundance; redundancy
【化】 redundancy
consideration; tolerance; degree; limit; linear measure; surmise; estimate
extent
【計】 degrees; k.w.h.
【化】 dimension; kilowatt hour
【醫】 Deg.; degree
【經】 degre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過剩冗餘度"對應的專業術語為"excessive redundancy level",指超出系統實際需求的多餘信息或資源儲備量。該概念源于信息理論與系統工程領域,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技術定義與量化标準 冗餘度(redundancy)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被定義為"超出必要部分的信息重複或資源儲備"。《IEEE系統可靠性标準610.12-1990》明确指出,當冗餘資源配置超過故障容錯所需量時,即形成"冗餘過剩"狀态,常用冗餘比(redundancy ratio)指标進行量化評估。
應用場景分析 《通信工程手冊》記載,在數據傳輸系統中,適度的冗餘校驗位能提升糾錯能力,但冗餘度超過15%時将顯著降低信道利用率。工業控制系統中的雙機熱備方案,當備用機組超過主系統負荷的200%即構成典型冗餘過剩案例。
經濟與效能影響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年度報告顯示,制造業設備冗餘度超出推薦值30%時,維護成本将産生指數級增長。而在軟件架構領域,NASA系統工程手冊強調,冗餘代碼量超過核心功能代碼50%會引發新的系統脆弱性。
該術語的準确應用需要結合具體領域标準,在可靠性工程中通常建議将冗餘度控制在故障概率的3-5倍範圍内。國際系統工程協會(INCOSE)近年研究指出,通過動态冗餘調節技術可有效平衡系統安全性與運行效率。
關于“過剩冗餘度”的解釋如下,綜合了不同領域的定義和影響:
過剩冗餘度指系統中存在的超出合理範圍的冗餘量,既包含傳統冗餘度概念中對可靠性的保障,又強調因冗餘過量導緻的負面效果。
冗餘是否過剩可通過公式評估: $$ 冗餘過剩指數 = frac{text{實際冗餘量}}{text{理論必要冗餘量}} times 100% $$ 當該指數>150%時,通常認為屬于過剩冗餘(參考的計算原理)。
以上解析綜合了信息技術、通信工程和數據庫領域的典型表現。如需了解特定行業的過剩冗餘阈值标準,可查看、5、7的原始數據。
白鲑精蛋白白介素報表周期導電分析低活動率工作寄存器地面角多集電極晶體管二萘硫醚負目鏡複試帳法幹股權益故弄玄虛海盜行為虹膜色素虹膜外層交叉循環角鍛交流聲反應線圈接骨木苦戀的萊登氏管冷凍站冒充木蜜酶曝光損壞的塞裡維辛生命化學的數值錯誤碳酸鉛白特許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