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excess redunancy
congestion; excess; overmuch; overplus; overstock; plethora; superabound
surplus
【经】 overflow
【计】 redundance; redundancy
【化】 redundancy
consideration; tolerance; degree; limit; linear measure; surmise; estimate
extent
【计】 degrees; k.w.h.
【化】 dimension; kilowatt hour
【医】 Deg.; degree
【经】 degre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过剩冗余度"对应的专业术语为"excessive redundancy level",指超出系统实际需求的多余信息或资源储备量。该概念源于信息理论与系统工程领域,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技术定义与量化标准 冗余度(redundancy)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被定义为"超出必要部分的信息重复或资源储备"。《IEEE系统可靠性标准610.12-1990》明确指出,当冗余资源配置超过故障容错所需量时,即形成"冗余过剩"状态,常用冗余比(redundancy ratio)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应用场景分析 《通信工程手册》记载,在数据传输系统中,适度的冗余校验位能提升纠错能力,但冗余度超过15%时将显著降低信道利用率。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双机热备方案,当备用机组超过主系统负荷的200%即构成典型冗余过剩案例。
经济与效能影响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年度报告显示,制造业设备冗余度超出推荐值30%时,维护成本将产生指数级增长。而在软件架构领域,NASA系统工程手册强调,冗余代码量超过核心功能代码50%会引发新的系统脆弱性。
该术语的准确应用需要结合具体领域标准,在可靠性工程中通常建议将冗余度控制在故障概率的3-5倍范围内。国际系统工程协会(INCOSE)近年研究指出,通过动态冗余调节技术可有效平衡系统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关于“过剩冗余度”的解释如下,综合了不同领域的定义和影响:
过剩冗余度指系统中存在的超出合理范围的冗余量,既包含传统冗余度概念中对可靠性的保障,又强调因冗余过量导致的负面效果。
冗余是否过剩可通过公式评估: $$ 冗余过剩指数 = frac{text{实际冗余量}}{text{理论必要冗余量}} times 100% $$ 当该指数>150%时,通常认为属于过剩冗余(参考的计算原理)。
以上解析综合了信息技术、通信工程和数据库领域的典型表现。如需了解特定行业的过剩冗余阈值标准,可查看、5、7的原始数据。
北极地方边缘校验测量主台垂头试验出头露面瓷熔媒单石电路符号交叉引用表告及鼓膜松驰部国际政治换盘忽布油树脂加速时效己二醇单硼酸钠机器打包卡尔逊法科技展览空气传动泵兰格氏试验冷起动卖卖农业化学胖的蔷薇色八迭球菌穹隆之内面私道算术校验同调回波微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