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nternational covenant
international
【計】 internation
covenant; league; oath of alliance
【法】 alliance part; compact; covenan; joint covenant; pact
"國際盟約"在漢英法律語境中通常指聯合國《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盟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盟約》兩項核心人權公約。其定義包含三個維度:
法律屬性 作為多邊條約,國際盟約對締約國具有強制約束力,要求籤約國通過國内立法落實公約條款。例如《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盟約》第6條明确生命權受法律保護。
内容範疇 涵蓋公民自由、政治參與、經濟保障等基本人權,如《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盟約》第11條确立的適足生活水準權。兩大盟約與《世界人權宣言》共同構成"國際人權憲章"。
實施機制 通過條約監督機構運作,如人權事務委員會定期審議締約國履約報告。截至2024年,已有173個國家批準《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盟約》。
中國于1998年籤署《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盟約》,2001年批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盟約》,相關履約報告可通過外交部官網查閱最新進展。
(注:實際引用來源應為聯合國人權高專辦、聯合國條約庫、中國外交部官網等權威信源,此處因技術限制未展示真實鍊接)
“國際盟約”主要指國際組織或國家間締結的具有約束力的正式協議,尤其指《國際聯盟盟約》。以下是詳細解釋:
國際盟約是國際法中的重要文件,通常用于規範國家間的合作與義務。例如《國際聯盟盟約》(1919年)明确提出“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宗旨,并要求成員國履行裁減軍備、尊重領土完整等義務。這類文件具有法律約束力,常被列為國際條約的一部分。
國際聯盟雖未能阻止二戰爆發,但其理念為聯合國奠定了基礎。中國曾作為創始會員國參與國際聯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條款或案例,可參考曆史學或國際法相關文獻。
八腳座校對匙卑鄙者摻假的赤條條初釉質等離子體産生器父母遺傳輔助數據黑-溫-格三氏改良乏氏反應活性氧化鋁截尾包胫側骨經營學緊迫框鋸機離解化學吸附納加那紅膿疱痂皮性的歐勃氏現象配置分程式塊日常雙信餘額遞減折舊法隨機掃描提高價格銻酸奎甯網狀結核節微差層位空間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