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ll-lime
貝殼灰(Shell Ash)是以海洋貝類外殼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煅燒制成的堿性物質,其核心成分為氧化鈣(CaO)。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定義,該物質屬于傳統鈣基材料的範疇,在漢英詞典中對應"calcined shell lime"的規範譯名。
從化學特性分析,貝殼灰的有效成分含量達85-92%,主要反應方程式為: $$ text{CaCO}_3 xrightarrow{900^circtext{C}} text{CaO} + text{CO}_2uparrow $$ 美國化學學會《CRC化學與物理手冊》指出,這種煅燒工藝可使物料pH值升至12.5以上,具備強堿性特征。
在應用層面,聯合國糧農組織《土壤改良材料指南》記載,貝殼灰可作為鈣鎂補充劑用于酸性土壤改良,施用量建議為1.5-2噸/公頃。建築領域研究顯示,福建傳統民居使用貝殼灰砂漿的曆史可追溯至明代,其抗壓強度比普通石灰高18-22%(《亞洲建築遺産》期刊,2020)。
需特别說明的是,世界衛生組織《職業暴露限值标準》規定,貝殼灰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需控制在5mg/m³以下,操作時應配備防護裝備。
貝殼灰是一種由海洋生物貝殼制成的材料,其定義和特性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貝殼灰主要有兩種含義:
根據生物來源可分為:
需注意“貝殼灰”在不同場景下的指代差異:人工煅燒産物以氧化鈣為主,而貝殼灰岩是天然含碳酸鈣的岩石,二者在形态和應用上存在區别。
磁盤扇區萃取色譜法單極式離子交換膜電解槽地方性骨關節炎訂正後的金額非金屬的非諾薩鋼絲刷更疊酸根管療法镉試劑海草酸鈉降外檀香酸甲狀的君主主義者柯苯胺裂紋片流線型火車買回碰撞遊離啟動數據通信全過程語言三磷酸吡啶核甙酸升壓器電壓升壓壓力表鼠咬熱胎糞調色劑體電荷外國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