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極矩英文解釋翻譯、慣性極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polar moment of inertia
分詞翻譯:
慣的英語翻譯:
be used to; indulge; spoil
極的英語翻譯:
bally; cruelly; extreme; fearfully; mighty; pole
【醫】 per-; pole; polus
矩的英語翻譯:
quadrature; rules; square
【醫】 moment
專業解析
慣性極矩(英文:Polar Moment of Inertia),在工程力學(特别是材料力學和機械工程領域)中,是一個描述物體截面抵抗扭轉(即繞其軸線發生轉動)能力的幾何屬性。它量化了截面上的質量分布相對于某一點(通常是形心或扭轉中心)的分布情況,對于該點抵抗扭轉變形的能力。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物理意義與核心概念:
- 慣性極矩衡量的是物體截面内所有微面積相對于指定點(稱為極點,通常是形心)的二次矩(面積乘以距離平方)的總和。
- 這個“距離”指的是微面積到極點的徑向距離。
- 值越大,表示該截面抵抗扭轉變形的能力越強。例如,在承受相同扭矩的情況下,慣性極矩大的軸(如直徑大的實心軸或特定設計的空心軸)發生的扭轉角會比慣性極矩小的軸小,即更不容易被扭轉變形。
-
數學定義與公式:
- 對于一個平面截面,相對于其所在平面内的一點 O(極點),慣性極矩 ( J ) 或 ( I_P ) 定義為:
$$
J_O = int_A rdA
$$
其中:
- ( A ) 是截面的總面積。
- ( r ) 是微面積 ( dA ) 到點 O 的徑向距離。
- ( int_A ) 表示對整個截面面積 A 進行積分。
- 對于常見規則形狀,有特定的計算公式:
- 實心圓軸: ( J = frac{pi d}{32} ) (d 為直徑)
- 空心圓軸(圓管): ( J = frac{pi}{32} (d_o - d_i) ) (( d_o ) 為外徑, ( d_i ) 為内徑)
-
關鍵應用領域:
- 軸的扭轉應力與變形計算:這是慣性極矩最主要的應用。計算圓軸在扭矩作用下産生的最大剪應力 ( tau_{max} ) 和扭轉角 ( phi ) 的公式中,慣性極矩 ( J ) 是核心參數:
- 最大剪應力: ( tau_{max} = frac{T c}{J} ) (T 為扭矩,c 為軸外半徑)
- 扭轉角: ( phi = frac{T L}{J G} ) (L 為軸長度,G 為材料剪切模量)
- 結構設計:工程師在設計傳動軸、鑽杆、彈簧等承受扭矩的部件時,必須計算或選擇合適的截面形狀和尺寸以獲得所需的慣性極矩,以确保構件有足夠的扭轉剛度和強度。
-
與轉動慣量的區别:
- 慣性極矩 (( J )) 是一個截面屬性(Area Property),描述二維平面圖形對扭轉的抵抗能力,僅與截面的幾何形狀和尺寸有關,單位是長度的四次方(如 m⁴, mm⁴)。
- 轉動慣量 (( I )) 是一個質量屬性(Mass Property),描述三維物體對繞某軸旋轉運動狀态改變的抵抗能力(即角加速度的難易程度),單位是質量乘以長度的平方(如 kg·m²)。兩者物理意義和量綱不同,不可混淆。轉動慣量依賴于物體的質量分布和旋轉軸的位置。
權威參考來源:
- Hibbeler, R. C. (2017). Engineering Mechanics: Statics & Dynamics (14th ed.). Pearson. 該經典教材在靜力學和動力學部分清晰定義了轉動慣量,并在材料力學相關章節(或配套材料力學教材)中詳細闡述了截面屬性,包括慣性矩和慣性極矩的概念、計算和應用。
- Beer, F. P., Johnston, E. R., DeWolf, J. T., & Mazurek, D. F. (2020). Mechanics of Materials (8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 這本權威的材料力學教材在“扭轉”章節中對慣性極矩有深入的講解,包括其定義、計算(特别是圓截面)、以及在扭轉應力和變形公式中的核心作用。
- Timoshenko, S. P., & Gere, J. M. (2009).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nd ed.). Cengage Learning. 作為材料力學領域的奠基性著作之一,該書對扭轉理論和慣性極矩有經典且嚴謹的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慣性極矩”可能是“極慣性矩”的筆誤。以下是關于極慣性矩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物理意義
-
基本概念
極慣性矩是描述物體繞某一點(如坐标原點)旋轉時抵抗扭轉能力的幾何參數。其數學定義為:對平面圖形上所有微面積與其到原點距離平方乘積的積分,即
$$
I_p = int_A r , dA
$$
其中,( r ) 是微面積到原點的距離,( dA ) 是微面積。
-
物理意義
極慣性矩反映截面在扭轉受力下的剛度。例如,圓形截面因極慣性矩較大,抗扭能力更強。
二、與慣性矩的區别
-
參考對象不同
- 慣性矩:針對坐标軸(如x軸、y軸),用于計算彎曲應力,如梁的彎曲剛度。
- 極慣性矩:針對坐标原點或其他點,用于計算扭轉應力,如軸的扭轉剛度。
-
數學關系
極慣性矩等于截面對兩個正交坐标軸的慣性矩之和:
$$
I_p = I_x + I_y
$$
例如,圓形的極慣性矩為 ( I_p = frac{pi D}{32} )。
三、應用場景
- 慣性矩:主要用于彎曲問題(如梁的撓度計算)。
- 極慣性矩:主要用于扭轉問題(如傳動軸的設計)。
四、計算示例
以圓形截面為例:
- 極慣性矩:( I_p = frac{pi D}{32} )
- 慣性矩(x/y軸):( I_x = I_y = frac{pi D}{64} ),顯然 ( I_p = 2I_x )。
極慣性矩是截面抗扭剛度的關鍵參數,而慣性矩用于抗彎分析。兩者通過坐标系關聯,實際應用中需根據受力類型選擇對應參數。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苯铵便士重量等式約束動力加速二甲亞放射化學合成放射免疫分析放線菌殼多糖發源地發運貨物數量腓腸痙攣廢約的條件肛管公理理論合并常式靜脈的精制過的氣體計算機化心電圖分析系統均勻分布雜訊李-伯二氏試驗羅伊斯氏試驗腦脂素判定控制的自適應前綴條件軟件盜版三權憲法商業統計滲透計斯内倫氏視力表酸性中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