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mechanical television system
機械電視系統(Mechanical Television System)是指早期電視技術中采用機械掃描方式實現圖像傳輸的系統。以下是基于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釋:
機械電視系統(Mechanical Television System)
指通過機械裝置(如旋轉圓盤、鏡鼓)對場景進行逐行掃描,将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傳輸,接收端再通過同步機械裝置還原圖像的早期電視技術。其核心是尼普科夫圓盤(Nipkow disk),該圓盤帶有螺旋排列的小孔,旋轉時通過孔洞對圖像進行分割掃描。
發射端與接收端均需同步旋轉的機械掃描盤(Scanning Disk),典型為30孔尼普科夫盤,實現約30線分辨率的分割掃描。
發射端使用光電管(Photoelectric Cell) 将光線變化轉化為電流信號;接收端通過氖燈(Neon Lamp) 或調制光源将電信號還原為光信號。
依賴電機或調諧音叉确保收發兩端掃描轉速嚴格同步,否則圖像會出現扭曲斷裂。
分辨率低(通常低于60線)、圖像閃爍、亮度不足,且機械噪聲大。1930年代後被全電子電視系統取代。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
機械電視系統 | Mechanical Television System |
尼普科夫圓盤 | Nipkow Disk |
掃描線 | Scanning Line |
同步電機 | Synchronous Motor |
圖像分解 | Image Dissection |
權威參考來源:
機械電視系統是早期電視技術的一種實現方式,主要通過機械掃描和光電轉換原理完成圖像傳輸與顯示。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機械電視系統(Mechanical Television System)指利用機械裝置(如旋轉圓盤)對圖像進行逐行掃描,再通過光電轉換實現信號傳輸的電視系統。它是20世紀20-30年代的主流技術,代表發明者為約翰·洛吉·貝爾德。
圖像分解與掃描
使用帶有螺旋排列小孔的尼普可夫圓盤(Nipkow Disk)旋轉,通過小孔對畫面進行橫向逐行掃描。圓盤每轉一圈完成一幀圖像的分解,每秒通常掃描12-18幀。
光電轉換
同步控制
通過精确匹配發送端與接收端圓盤的轉速,确保掃描線對齊,防止圖像扭曲。
作為電視技術的先驅,機械系統驗證了掃描原理的可行性,為現代電子電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例如,貝爾德在1928年實現了跨大西洋電視信號傳輸。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可參考知乎《高興說顯示進階篇之三》或魯芽網的機械電視原理解析。
畢奧-薩伐爾定律常壓蒸汽滅菌器錯誤組打漿電分厘卡頂批丁酰甙菌素購買确認書過程名海牙亭甯堿環封式麻醉诙諧曲結構項開口租船合同克殺螨扣繳義務人庫存記錄管理聯苯氨基硫代蘋果酸銻锂硫氫醌米納瓦背心磨木機揉和三腳架賒帳買雙烯水力梯度唯錢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