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釉英文解釋翻譯、金星釉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aventurine glaze
分詞翻譯:
金的英語翻譯:
aurum; gold; golden; metals; money
【化】 gold
【醫】 Au; auri-; auro-; aurum; chryso-; gold
星的英語翻譯:
bit; omphalos; particle; star
【醫】 astro-; star; stella
釉的英語翻譯:
glair; glaze
【化】 enamel; glaze
專業解析
金星釉(Golden Star Glaze)是傳統陶瓷工藝中的特殊釉料類型,其名稱來源于釉面在燒制後形成的金色星點狀結晶效果。根據《中國陶瓷史》記載,這種釉料在宋代鈞窯體系中已有雛形,明清時期在景德鎮窯改良發展成熟。
從漢英對照角度解析:
- 字義構成:漢語"金星"對應英語"golden star",指釉面金屬結晶的光學現象;"釉"對應"glaze",特指覆蓋陶瓷坯體的玻璃質表層。
- 工藝特征:大英博物館陶瓷研究指出,金星釉需在1280-1320℃還原焰中燒制,釉料含氧化鐵(Fe₂O₃)與微量氧化銅(CuO),其化學反應式為:
$$
4Fe_2O_3 rightarrow 4FeO + 3O_2↑
$$
該過程形成赤鐵礦微晶,産生金屬光澤反光。
- 應用範疇:故宮博物院藏品數據庫顯示,金星釉主要運用于茶具、文房用具及仿古器皿,其英文術語在西方常表述為"metallic crystal glaze"或"stardust glaze"。
現代陶瓷學界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證實,優質金星釉的結晶密度需達到每平方厘米50-80個晶點,晶粒尺寸控制在0.1-0.3mm之間,該數據來源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最新研究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金星釉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結晶釉,其名稱源于釉面中閃爍如金星般的光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别稱
金星釉因釉層内含金屬氧化物結晶,在光線照射下呈現金色閃光點而得名。它也被稱為“砂金釉”,尤其在河北、山東等地常用此名稱。
2.結晶原理
- 形成機制:釉料中含鐵、鉻、鈾等金屬氧化物作為結晶劑,高溫燒制時完全熔解,冷卻過程中逐漸析出晶體。
- 視覺效果:晶體懸浮于透明玻璃質基體中,呈薄片狀或顆粒狀,通過反射光線産生星點閃爍效果。
3.制作工藝
- 原料:常用氧化鐵、氫氧化鐵(占比15%以上)搭配氧化鋇、鎂等助熔劑,以促進結晶。
- 燒成條件:需精确控制冷卻速度,使熔體達到過飽和狀态,形成晶核并生長。例如,不同燒成溫度(如920℃或1100℃)對應差異化的釉料配方。
4.類型與顔色
根據結晶劑種類,可分為鐵金星釉、鉻金星釉、鈾金星釉等。鐵基釉料常呈現紅棕、黃褐或金紅色斑點。
5.應用與曆史
主要用于陶瓷裝飾,如清代康熙年間的珊瑚紅觀音瓶。現代工藝方面,1987年邯鄲陶瓷研究所的金星釉通過省級鑒定,标志着其工業化生産的突破。
若需進一步了解配方或具體燒成技術,可查閱相關研究文獻(如、9)。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管系統變石波特波紋管式密封不念舊惡常駐控制程式産品的推銷充氣脊髓造影術磁粉檢驗瓷面帶領樁冠雌雄代數編譯程式電樞漏磁場二苯二砜二豬屎豆堿複合控制系統感應加熱矽碳氧減薄聚鄰苯二甲酰脲聚飲庫侖能謀事腦皮質神經纖維結構設備安裝測試樹枝狀模型絲弓四肢分解同步二進制計數器頭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