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經典金屬電子論英文解釋翻譯、經典金屬電子論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lassical electron theory of metal

分詞翻譯:

經的英語翻譯:

after; by; classics; scripture; constant; endure; manage; deal in
pass through; regular
【醫】 per-; trans-

典的英語翻譯:

allusion; ceremony; law; standard

金屬的英語翻譯:

metal
【化】 metal
【醫】 metal
【經】 metal

電子論的英語翻譯:

【電】 electron theory

專業解析

經典金屬電子論(Classical Free Electron Theory)是描述金屬導電性和導熱性的早期理論模型,由保羅·德魯德(Paul Drude)于1900年提出,後經亨德裡克·洛倫茲(Hendrik Lorentz)完善。該理論将金屬中的價電子視為自由運動的“電子氣”(electron gas),并借用理想氣體分子運動論的概念解釋金屬的電磁性質。


一、理論核心假設

  1. 自由電子模型

    金屬中的價電子脫離原子束縛,在晶格間自由運動,形成均勻分布的電子氣。電子之間及電子與離子實(atomic cores)的碰撞服從經典力學規律 。

  2. 弛豫時間近似

    電子在兩次碰撞間的平均時間間隔稱為弛豫時間((tau))。外電場作用下,電子獲得定向漂移速度 ( v_d = -frac{eEtau}{m} ),其中 ( E ) 為電場強度,( e ) 為電子電荷,( m ) 為電子質量 。

  3. 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

    電子速度服從熱平衡分布,遵循經典統計規律而非量子統計 。


二、關鍵物理量的推導

1.電導率((sigma))

根據歐姆定律微觀形式:

$$ J = sigma E $$

電流密度 ( J = -ne v_d )(( n ) 為電子數密度),推導得:

$$ sigma = frac{netau}{m} $$

此公式成功解釋了金屬電導率與溫度的反比關系(因 ( tau ) 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2.熱導率((kappa))

電子氣的熱導率表達式為:

$$ kappa = frac{1}{3} v tau c_v $$

其中 ( v ) 為電子平均熱速度,( c_v ) 為電子比熱容。結合魏德曼-弗朗茲定律(Wiedemann-Franz Law),熱導率與電導率之比滿足:

$$ frac{kappa}{sigma T} = frac{pi k_B}{3e} approx 2.44 times 10^{-8}text{W·Ω·K}^{-2} $$

與實驗值基本吻合 。


三、理論的局限性

盡管成功解釋了金屬的部分輸運性質,經典電子論存在以下缺陷:

  1. 電子比熱容矛盾

    實驗測得金屬電子比熱容僅為經典值((frac{3}{2}nk_B))的約1%,該問題直至索末菲引入費米-狄拉克統計才得以解決 。

  2. 忽略量子效應

    未考慮電子波粒二象性、能帶結構及泡利不相容原理,無法解釋半導體、絕緣體行為 。

  3. 霍爾系數偏差

    預測霍爾系數 ( R_H = frac{1}{ne} ),但某些金屬(如鋅)的實測值符號相反 。


四、現代視角下的意義

經典電子論雖被量子理論取代,但其建立的“弛豫時間”和“漂移速度”概念仍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石。例如:


參考文獻

  1. Ashcroft, N. W., & Mermin, N. D. (1976). Solid State Physics. Cengage Learning. Chapter 1
  2. Kittel, C. (2005).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8th ed.). Wiley. Chapter 6
  3. Drude, P. (1900). Zur Elektronentheorie der Metalle. Annalen der Physik. DOI
  4. Hook, J. R., & Hall, H. E. (2010). Solid State Physics (2nd ed.). Manchester Physics Series. Chapter 4

網絡擴展解釋

經典金屬電子論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提出的解釋金屬導電、導熱等性質的理論模型,其核心觀點認為金屬中的自由電子是輸運現象的主要載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假設

  1. 自由電子近似:金屬中的外層電子脫離原子束縛,形成可自由移動的電子氣,而正離子實均勻分布形成中性背景。
  2. 獨立電子近似:忽略電子間的相互作用,認為電子彼此獨立運動。
  3. 弛豫時間近似:電子與離子實碰撞的平均時間間隔為弛豫時間τ,碰撞導緻電阻産生。

二、主要觀點

三、貢獻與局限

四、提出者與時間

通過以上理論框架,經典金屬電子論成為理解金屬早期電學性質的重要工具,但其量子力學修正版本(索末菲理論)更符合現代物理認知。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本性論的比率分析程式檢查瓷坩埚等離子體陰極罰款肺纖毛菌符合歸并副線管理上的管路子絲攻鑽磺胺戊烯加料閥激光誘導熒光聚烷氧化物卡貝索酮拉力試驗機勞力性心悸連線邏輯輕質發動機油球花科日志操作施禮雙酚A雙腔腸管書寫運動的鎖緊閥調試模塊透支額外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