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经典金属电子论英文解释翻译、经典金属电子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classical electron theory of metal

分词翻译:

经的英语翻译:

after; by; classics; scripture; constant; endure; manage; deal in
pass through; regular
【医】 per-; trans-

典的英语翻译:

allusion; ceremony; law; standard

金属的英语翻译:

metal
【化】 metal
【医】 metal
【经】 metal

电子论的英语翻译:

【电】 electron theory

专业解析

经典金属电子论(Classical Free Electron Theory)是描述金属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早期理论模型,由保罗·德鲁德(Paul Drude)于1900年提出,后经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Lorentz)完善。该理论将金属中的价电子视为自由运动的“电子气”(electron gas),并借用理想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概念解释金属的电磁性质。


一、理论核心假设

  1. 自由电子模型

    金属中的价电子脱离原子束缚,在晶格间自由运动,形成均匀分布的电子气。电子之间及电子与离子实(atomic cores)的碰撞服从经典力学规律 。

  2. 弛豫时间近似

    电子在两次碰撞间的平均时间间隔称为弛豫时间((tau))。外电场作用下,电子获得定向漂移速度 ( v_d = -frac{eEtau}{m} ),其中 ( E ) 为电场强度,( e ) 为电子电荷,( m ) 为电子质量 。

  3. 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统计

    电子速度服从热平衡分布,遵循经典统计规律而非量子统计 。


二、关键物理量的推导

1.电导率((sigma))

根据欧姆定律微观形式:

$$ J = sigma E $$

电流密度 ( J = -ne v_d )(( n ) 为电子数密度),推导得:

$$ sigma = frac{netau}{m} $$

此公式成功解释了金属电导率与温度的反比关系(因 ( tau )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热导率((kappa))

电子气的热导率表达式为:

$$ kappa = frac{1}{3} v tau c_v $$

其中 ( v ) 为电子平均热速度,( c_v ) 为电子比热容。结合魏德曼-弗朗兹定律(Wiedemann-Franz Law),热导率与电导率之比满足:

$$ frac{kappa}{sigma T} = frac{pi k_B}{3e} approx 2.44 times 10^{-8}text{W·Ω·K}^{-2} $$

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


三、理论的局限性

尽管成功解释了金属的部分输运性质,经典电子论存在以下缺陷:

  1. 电子比热容矛盾

    实验测得金属电子比热容仅为经典值((frac{3}{2}nk_B))的约1%,该问题直至索末菲引入费米-狄拉克统计才得以解决 。

  2. 忽略量子效应

    未考虑电子波粒二象性、能带结构及泡利不相容原理,无法解释半导体、绝缘体行为 。

  3. 霍尔系数偏差

    预测霍尔系数 ( R_H = frac{1}{ne} ),但某些金属(如锌)的实测值符号相反 。


四、现代视角下的意义

经典电子论虽被量子理论取代,但其建立的“弛豫时间”和“漂移速度”概念仍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石。例如:


参考文献

  1. Ashcroft, N. W., & Mermin, N. D. (1976). Solid State Physics. Cengage Learning. Chapter 1
  2. Kittel, C. (2005).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8th ed.). Wiley. Chapter 6
  3. Drude, P. (1900). Zur Elektronentheorie der Metalle. Annalen der Physik. DOI
  4. Hook, J. R., & Hall, H. E. (2010). Solid State Physics (2nd ed.). Manchester Physics Series. Chapter 4

网络扩展解释

经典金属电子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提出的解释金属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理论模型,其核心观点认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是输运现象的主要载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假设

  1. 自由电子近似:金属中的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束缚,形成可自由移动的电子气,而正离子实均匀分布形成中性背景。
  2. 独立电子近似:忽略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电子彼此独立运动。
  3. 弛豫时间近似:电子与离子实碰撞的平均时间间隔为弛豫时间τ,碰撞导致电阻产生。

二、主要观点

三、贡献与局限

四、提出者与时间

通过以上理论框架,经典金属电子论成为理解金属早期电学性质的重要工具,但其量子力学修正版本(索末菲理论)更符合现代物理认知。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