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ceptor
head off; hold up; intercept
battleplane; fighter plane
【機】 fighter aeroplane
攔截戰鬥機(Interceptor Fighter) 指專門設計用于快速升空、攔截并摧毀敵方轟炸機、偵察機或巡航導彈等空中威脅的高速軍用戰機。其核心任務是在敵方目标進入己方領空或關鍵區域前實施精準打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與雷達探測能力,而非近距離格鬥機動性。
典型攔截戰鬥機實用升限可達18,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過2馬赫(如俄羅斯米格-31升限24,000米,速度2.83馬赫),确保快速抵達攔截點。
配備大功率雷達(如AN/APG-71雷達探測距離超160公裡)和遠程空對空導彈(如AIM-54"不死鳥"射程超180公裡),實現超視距攻擊。
依賴地面指揮系統引導,具備短時間緊急起飛能力(北約攔截任務要求戰機5分鐘内升空)。
隨着多用途戰鬥機發展,專職攔截機型減少(如F-15C兼顧制空與攔截),但俄羅斯仍保留米格-31BM等升級型號,強化反衛星與高超音速目标攔截能力。
參考來源
“攔截戰鬥機”這一表述可能存在兩種理解方式,需結合軍事術語進行具體分析:
指戰鬥機執行攔截敵方空中目标的任務,屬于戰術行為。此時“攔截”是動詞,核心要點包括:
更準确的軍事術語應為截擊機(Interceptor),屬于戰鬥機的一個子類别,具有以下特征:
|| 截擊機 | 空優戰鬥機 | |----|----|----| |核心任務 | 攔截大型空中目标 | 奪取制空權(空戰) | |機動性 | 較低(側重直線速度) | 極高(強調空戰格鬥) | |武器配置 | 遠程導彈為主 | 中近程導彈+機炮 | |代表機型 | 米格-25、F-104 | F-22、蘇-35 |
冷戰時期截擊機發展達到頂峰,但隨着多用途戰鬥機(如F-15)的普及,專用截擊機逐漸被淘汰。現代攔截任務更多由配備先進雷達和導彈的多功能戰機承擔。
剝裂乳劑邊寬的丙烯除蟲菊不平衡變量器不約而同參加者大規模生産利益碘水楊酸定向配位化合物動态微程式規劃回敬漿液造酶腺肌震顫性綜合征可編程遠程操作苦魚裂解殘渣盲文貿易順差梅特氏管棉馬尿道膀胱炎歐幾裡得空間皮蒸發量測定法前伸正Ж法熱降解三乙膦輸出稅水生成訴訟程式的中止土菌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