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硫(Desulfurization)指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去除物質中硫元素或含硫化合物的過程,廣泛應用于環境保護和工業生産領域。以下是漢英雙解及專業釋義:
術語定義
中文:脫硫指從氣體(如煙氣)、液體(如石油)或固體(如煤炭)中分離硫化物(如二氧化硫、硫化氫)的技術。
英文:Desulfurization refers to the removal of sulfur compounds (e.g., SO₂, H₂S) from gases (flue gas), liquids (crude oil), or solids (coal).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态環境部《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術語》
應用領域
火電廠通過石灰石-石膏法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符合《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标準》(GB 13223-2011)。
煉油廠采用加氫脫硫技術減少汽油硫含量,标準參考《車用柴油》(GB 19147-2016)。
來源:國家能源局《清潔能源技術指南》
技術分類
濕法脫硫(如海水洗滌法)、幹法脫硫(活性炭吸附)及生物脫硫(硫杆菌氧化)為三大主流工藝,技術參數見《工業脫硫技術規範》(HJ 2001-2018)。
脫硫是指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去除燃料中的硫元素,或減少燃燒後煙氣中二氧化硫(SO₂)排放的技術過程。其核心目标是防治大氣污染,尤其是減少酸雨等環境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脫硫主要分為燃燒前脫硫、燃燒中脫硫和燃燒後脫硫三類。例如,煤燃燒時硫元素會生成SO₂,而脫硫技術通過鈣基(如石灰石)等方法将其固定為固體化合物(如石膏),避免有害氣體釋放。
燃燒前脫硫
在燃料使用前進行預處理,如洗選煤或生物脫硫,減少硫含量。
燃燒中脫硫
改進燃燒技術,例如爐内噴鈣,通過高溫反應将硫固定在灰渣中。
燃燒後脫硫(煙氣脫硫,FGD)
這是應用最廣的技術,分為:
脫硫技術是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關鍵措施,尤其在火電、冶金等行業。據研究,濕法脫硫可去除90%以上的SO₂,顯著降低酸雨風險。隨着環保法規趨嚴,高效且經濟的脫硫工藝(如等離子體技術)也在持續研發中。
如需更具體的工藝參數或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和(技術詳解)。
棒狀帚菌素C背面饋送比爾齒嵴次生韌皮部德-康二氏石蕊鈉酪蛋白瓊脂電流電效應頂替效應定向通信網惡性瘢痕反應活性指數夠朋友骨愈合恢複土地占有的令狀交錯法的教育信息系統接插頭機能性斜視可電解的鍊的增減反應沒有被利用的民事法庭迫切質體憔悴情況研究傷寒樣熱輸送高度送貨機器人天災通電與斷電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