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韌皮部英文解釋翻譯、次生韌皮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econdary phloem
相關詞條:
1.secondaryphloem 2.secondarybast
分詞翻譯:
次的英語翻譯:
order; second; second-rate
【醫】 deutero-; deuto-; hyp-; hypo-; meta-; sub-
生的英語翻譯:
accrue; crude; rawness; unripe; give birth to; grow; living; procreate
student
【醫】 bio-
韌皮部的英語翻譯:
phloem
【醫】 phloem
專業解析
次生韌皮部(Secondary Phloem)的漢英詞典釋義
中文術語:次生韌皮部
英文對應:Secondary Phloem
學科分類:植物解剖學(Plant Anatomy)
一、定義與形成機制
次生韌皮部是維管植物(如木本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次生生長過程中,由維管形成層(vascular cambium) 向外分裂産生的韌皮部組織。其核心功能包括:
- 有機物運輸:通過篩管(sieve tubes)将光合産物從葉片輸送至根、莖、花、果實等器官。
- 結構支撐:含韌皮纖維(phloem fibres),增強植物機械強度。
形成過程:初生韌皮部(primary phloem)在植物幼期承擔運輸功能,而次生韌皮部隨莖/根增粗逐漸取代其角色,成為成熟植物韌皮部的主體。
二、細胞組成與功能分工
次生韌皮部由四類細胞構成,各司其職:
- 篩管分子(Sieve elements)
- 負責有機物(如蔗糖、氨基酸)的縱向運輸,細胞間通過篩闆(sieve plates)連通。
- 伴胞(Companion cells)
- 韌皮薄壁細胞(Phloem parenchyma)
- 韌皮纖維(Phloem fibres)
三、與初生韌皮部的區别
特征 |
次生韌皮部 |
初生韌皮部 |
來源 |
維管形成層向外分裂 |
頂端分生組織分化 |
位置 |
樹皮内側,緊貼形成層 |
位于幼嫩莖/根外圍 |
持久性 |
多年生植物中可長期存在 |
常隨植物生長被擠壓破壞 |
功能主導期 |
成熟植物的主要運輸通道 |
幼嫩植物的初期運輸系統 |
四、在植物學中的應用價值
- 樹木年輪研究:次生韌皮部與次生木質部共同構成年輪,反映環境變遷(如氣候、病蟲害)。
- 經濟利用:
- 杜仲的次生韌皮部含膠質,可提煉天然橡膠;
- 肉桂樹皮(含次生韌皮部)為香料來源。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植物志》 線上版 - 植物解剖學術語庫
http://frps.iplant.cn/glossary
- Raven, P.H. et al. (2013). Biology of Plants. W.H. Freeman. (pp. 560-565)
- 美國農業部林務局 - 樹木解剖指南
https://www.fs.usda.gov/treesearch/pubs/58252
- 邱園(Kew)植物術語詞典 - "Secondary Phloem"詞條
https://powo.science.kew.org/glossary
注:次生韌皮部的研究對理解植物適應性及資源開發具重要意義,其結構差異亦是分類學關鍵依據之一(參見Esau, K. 1977. Anatomy of Seed Plants)。
網絡擴展解釋
次生韌皮部是維管植物(如木本植物)中由維管形成層向外分裂産生的組織,屬于韌皮部的組成部分,主要負責有機物的運輸、機械支持和貯藏功能。
具體解析:
-
來源與形成
次生韌皮部由維管形成層的細胞通過平周分裂産生,位于初生韌皮部的内方。在多年生植物中,形成層持續活動,導緻次生韌皮部逐年積累,與次生木質部共同構成植物的年輪結構。
-
組成結構
包含以下細胞類型:
- 篩管與伴胞:負責運輸光合産物(如蔗糖)。
- 韌皮纖維:提供機械支持,增強抗彎曲能力。
- 韌皮薄壁細胞:貯藏營養物質。
- 韌皮射線細胞:橫向運輸物質。
-
功能特點
- 有機物運輸:通過篩管将葉片合成的養分輸送到根、莖、果實等部位。
- 支持與保護:韌皮纖維增強莖的韌性,抵禦外力破壞。
- 貯藏功能:薄壁細胞可貯存澱粉、脂類等物質。
-
與初生韌皮部的區别
- 來源:初生韌皮部由原形成層分化,次生韌皮部由維管形成層産生。
- 位置:初生韌皮部位于器官外圍,次生韌皮部位于其内側。
- 結構:次生韌皮部細胞排列更規則,且含有更多纖維。
補充說明:
在樹木中,次生韌皮部與周皮共同構成樹皮,隨着生長逐漸向外推移并脫落。其運輸能力會因篩管老化而減弱,新的次生韌皮部會不斷形成以維持功能。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