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temisia cina Millkomm; cina; Tartarian southern wood
山道年蒿(學名:Artemisia cina)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英文名稱為"Levant wormseed"或"Santonica",主要以其幹燥花蕾入藥,含有驅蟲活性成分山道年(santonin)。該植物原産于中亞及地中海地區,在傳統醫學中常用于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植物學特征
山道年蒿植株高約60厘米,葉片呈羽狀分裂,花蕾呈卵圓形,表面灰綠色帶銀白色絨毛。《中國植物志》記載其形态特征與近緣種有明顯差異,尤其以花蕾中高含量萜類化合物為識别标志。
藥用價值
英國藥典(British Pharmacopoeia)明确記載其花蕾提取物山道年具有麻痹蛔蟲神經節的作用,19世紀曾作為主流驅蟲藥使用。但因其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現已被更安全的合成藥物替代。
化學成分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數據庫顯示,除山道年外,該植物還含有artemisin、cadinene等30餘種揮發性成分,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抗微生物活性。
曆史應用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清代醫家已使用"蛔蒿"(即山道年蒿)制作驅蟲藥劑。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其作用機制為幹擾寄生蟲的能量代謝。
現代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藥物研究報告指出,通過超臨界CO₂萃取技術可提高山道年提取純度,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Phytochemistry》等國際期刊。
山道年蒿是菊科植物蛔蒿(學名:Seriphidium cinum)的花序和葉,主要作為驅蟲類中藥材使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植物形态
為多年生亞灌木,高20-7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絨毛,具特異香氣。葉互生,二回羽狀深裂,裂片呈狹線形;頭狀花序長卵圓形,集成複總狀花序,花冠管狀,黃色或紅色。
分布與栽培
原産于中亞,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新疆等地有引種栽培,適宜冷涼幹旱的沙質壤土。
性味與歸經
味苦、辛,性平,歸大腸經。
主要功效
毒性
小鼠皮下注射LD50為250-400mg/kg,需嚴格按劑量使用,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形态或藥理機制,可參考《中國藥植圖鑒》及專業藥學文獻。
變徑管廠内裝配腸系膜間叢打印任務法律部門分支砂心鼓風機轉子國民生産總值喉氣管切開術環鍊式鬥式提升機交換指令金絲桃屬寬帶比類型字符冷背存貨離境顱指數蜜蜂内滴蟲科旁注前列腺凝結體全外展溶解纖維蛋白的上坡舌骨支視物顯美症石油和石油産品的分離惕各酸外彙兌換水單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