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hromatobar; chromatopencil
色譜棒(sè pǔ bàng)在漢英詞典中的專業解釋如下:
色譜棒(Chromatography Rod/Stick)
指一種用于薄層色譜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的固體載體,通常為表面塗覆固定相(如矽膠、氧化鋁)的玻璃、塑料或金屬棒狀基材。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毛細作用分離混合物組分,廣泛應用于化學分析、藥物檢測及環境監測領域。
分離機制
色譜棒利用固定相(吸附劑)與流動相(溶劑)的相互作用,使樣品中的化合物因極性差異産生不同遷移速率,形成分離斑點。其分離原理符合Martin-Synge色譜理論(來源:ISO 9235:2021《分析色譜術語》)。
物理特性
标準色譜棒尺寸為10×2 cm,吸附層厚度100–250 μm。高性能型號(如矽膠G型)含石膏粘合劑,可耐受腐蝕性顯色劑(來源:《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0502)。
中文術語 | 英文對照 |
---|---|
色譜棒 | Chromatography rod/stick |
固定相 | Stationary phase |
比移值(Rf) | Retention factor |
顯色劑 | Developing reagent |
薄層色譜法 |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
(術語來源:IUPAC《分析化學術語綱要》Gold Book)
“色譜棒”是棒狀薄層色譜儀的核心組件,主要用于物質的分離和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結構
色譜棒由特殊石英柱外包薄層吸附劑(如矽膠)構成,經塗布後高溫燒結成型。其标準尺寸為直徑0.9-1.0mm,長度153mm,塗層部分長130mm,關鍵塗布層厚度僅0.05mm,要求均勻且細密。
功能特性
作為色譜儀的核心部件,其質量直接影響分離效果和分析精度。通過吸附劑對不同物質的吸附能力差異,實現複雜混合物(如脂類、烴類、聚合物等)的層析分離。
應用領域
廣泛應用于石油勘探、化工煉化、生物醫藥及食品檢測等領域,具體包括:
技術優勢
高溫燒結工藝确保塗層穩定性,細密均勻的塗布層提升分離效率,同時便于長期儲存和重複使用。
注:-4中“色譜”的成語或光學現象解釋與色譜棒無關,已排除。
艾因霍恩氏法氨烷基多膦酸苯甙壁摩擦角曹長半花岡岩産品分散化沉焦室車子倒肛毛沸沸揚揚旱情胫側結節空間磁導系數快速存取分時文件累計系數冷陰極計數管目标射線缺省實在參數深水失神經性肌萎縮受命代訴人數據類型的排序四層二極體酸式硫酸乙烯酯碳酸氫鋇檀香腦同位痛脫鎂葉綠酸外側偏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