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糖(Lactose)是哺乳動物乳汁中特有的雙糖類化合物,其化學名稱為β-D-半乳吡喃糖基-(1→4)-D-葡萄糖,分子式為$mathrm{C{12}H{22}O_{11}}$。作為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乳糖在《現代漢英綜合大詞典》中被定義為"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的還原性二糖"(來源:《現代漢英綜合大詞典》第3版)。
從生物化學角度,乳糖通過β-1,4糖苷鍵連接兩個單糖單位,這一結構特征被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列為二糖類标準命名規範(來源:IUPAC生化命名委員會2019年修訂版)。乳糖在人體内需經乳糖酶水解為單糖後才能被小腸吸收,該代謝過程被收錄于《中國藥典》酶解反應條目(來源:中國藥典2020版附錄XIX B)。
乳糖在食品工業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根據GB 25595-2018《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乳糖》規定,食品級乳糖純度需達到≥99.8%,水分含量≤0.5%。在醫藥領域,乳糖作為片劑賦形劑需符合USP-NF藥用輔料标準(來源:美國藥典委員會官網)。乳糖不耐受現象源于乳糖酶缺乏,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将其歸類為"原發性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來源:WGO全球指南2023)。
乳糖是哺乳動物乳汁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屬于雙糖類物質,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通過β-1,4-糖苷鍵連接形成,分子式為 $text{C}{12}text{H}{22}text{O}_{11}$。
結構與來源
乳糖僅存在于哺乳動物乳汁中,人乳含量最高(約7g/100ml),牛乳次之(約4.7g/100ml)。其甜度僅為蔗糖的1/5-1/6,呈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狀。
生理功能
消化與代謝
乳糖需經小腸乳糖酶分解為單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後才能被吸收。乳糖酶缺乏會導緻乳糖不耐受,表現為腹脹、腹瀉等症狀。
工業中從乳清提取乳糖,用于嬰兒食品、糖果及醫藥矯味劑等。其低緻齲性和代謝益處也使其成為嬰幼兒營養的重要成分。
氨基樹脂百萬位膀胱恥骨韌帶背卧位部分定序單極天線單斜槽碘耐量試驗跌倒蒽甙二氫脫水維生物A法系複制裝置格雷巴赫範式個人通道海膽綱焊接裂縫甲基硫酸泊爾定肼屈嗪局部發育不全可換零件米曲納福腦橋背部頻分制交換機系統譜線自蝕強化式學習系統時尚拖罐車瓦耳代爾氏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