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Tetranychus autumnalis; Trombicula autumnalis
秋恙螨(英文:Autumn Trombiculid Mite)是恙螨科(Trombiculidae)中的一類節肢動物,學名通常指Neotrombicula autumnalis。其幼蟲階段是常見的寄生蟲,主要特征與危害如下:
形态識别
幼蟲體長約0.2-0.4毫米,肉眼呈橙紅色點狀,飽食後膨大。若蟲和成蟲自由生活于土壤,以植物汁液或小型節肢動物為食。
生活史
經曆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幼蟲需寄生宿主(哺乳動物、鳥類或人類)完成發育,吸血後脫落至土壤中繼續變态。
叮咬症狀
幼蟲叮咬時分泌含消化酶的唾液,溶解皮膚組織後吸食,引發恙螨皮炎(Trombiculosis)。表現為劇癢、紅色丘疹或水疱,可持續1-2周。
潛在疾病傳播
部分種類可攜帶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但Neotrombicula autumnalis在歐洲、北美主要緻皮炎,亞洲相關種類風險較高。
權威參考來源:
秋恙螨是恙螨的一種常見俗稱,特指在秋季活躍的恙螨幼蟲階段。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秋恙螨屬于蛛形綱蜱螨亞綱的真螨目,是前氣門亞目螨類的幼蟲階段。它們在不同地區有"秋螨""叢林螨"等别稱,因秋季活動頻繁而得名。
生命周期
經曆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僅幼蟲階段寄生在哺乳動物體表。幼蟲體長0.2-0.5毫米,肉眼難以察覺。
寄生特性
幼蟲通過二氧化碳感知宿主,常附着在襪口、褲腰等束縛部位,叮咬後形成特征性黑色焦痂。吸血時間可達10天。
緻病性
叮咬會引起皮膚紅斑、瘙癢(恙螨皮炎),嚴重時可傳播恙蟲病立克次體。我國華南地區是主要流行區。
活動規律
夏秋季為高發期,多栖息于潮濕草叢、灌木叢等植被茂密處。美國中南部6-8月為發病高峰。
• 避免在草叢久坐
• 戶外活動穿長袖衣褲
• 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蟲劑
• 歸家後及時沐浴更衣
注:全球已知恙螨超3000種,我國已記錄約420種,具體種類鑒定需專業檢測。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6、9等來源。
巴甫洛夫氏合劑卑劣的贲門邊防通行證變藍的德蘭吉氏綜合征動産租用費窦房神經節仿制品發樣骨折副角蛋白隔膜壓縮機供選用的操作系統轟動一時的大案兼容性目标激光阈值基金會具有兩種瓣的空氣升液器林氏相關語言流通的收益速度輪廓機構人為源弱生痰杆菌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酸酯使腐化市況報告水泥襯裡管水楊酸氧化鋅糊酸性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