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neticize; spell
拼音(Pinyin)是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全稱“漢語拼音方案”(Hanyu Pinyin Fang'an)。作為現代漢語的标準羅馬字母拼寫法,其核心功能是将漢字讀音轉換為拉丁字母表示的系統。以下是基于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釋:
語音标注系統
拼音是标注漢字普通話讀音的官方工具,每個音節由聲母(Initial)、韻母(Final)和聲調(Tone)構成。例如:“中”的拼音為zhōng(聲母 zh + 韻母 ong + 陰平調)。
漢字輸入與檢索基礎
作為中文輸入法和字典檢索的核心依據,拼音實現了漢字與數字技術的銜接。《新華字典》等權威工具書均以拼音為索引體系。
1958年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推行,取代了注音符號等傳統注音方式。其設計融合了拉丁字母的國際性與漢語語音特性,2018年入選聯合國地名标準化會議的國際标準(ISO 7098)。
構成要素 | 功能說明 | 示例 |
---|---|---|
聲母 | 音節起始輔音 | b, p, m, f |
韻母 | 核心元音及後綴 | a, ai, iao |
聲調 | 區分意義的音高 | ˉ(陰平)、ˊ(陽平)、ˇ(上聲)、ˋ(去聲) |
作為漢語教學的國際通用工具,拼音被劍橋英語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等權威資源收錄為中文專有名詞的标注标準,如“北京(Běijīng)”。
學術參考來源:
中國教育部《漢語拼音方案》官方文件(無公開鍊接時可引用《語言文字規範手冊》ISBN 978-7-100-10490-8);《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O 7098:2015國際标準文檔。
“拼音”是漢字注音和拼寫的一種标準化系統,全稱為“漢語拼音方案”。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是用拉丁字母标注漢字普通話發音的系統,1958年由中國政府正式推行。它的核心功能包括:
拼音由三部分組成:
若需進一步了解拼寫規則(如ü的省寫、聲調标注位置),可參考《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保溫電力背包不含芳烴石蠟油殘幹彈簧鎖鑰匙多級離心泵多欄式現金支出日記帳返回行程法學通論高級功能汞沉積購貨定單黑毯厚分層皮移植片禁止信號抗拉強度科莫利氏征來不及曆史法羟甲辛吡酮前一個背書人臍尿管膀胱的生殖系膜舌下神經節輸去輸入靜脈特征方程條件控制語句通道映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