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neticize; spell
拼音(Pinyin)是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全称“汉语拼音方案”(Hanyu Pinyin Fang'an)。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罗马字母拼写法,其核心功能是将汉字读音转换为拉丁字母表示的系统。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视角的详细解释:
语音标注系统
拼音是标注汉字普通话读音的官方工具,每个音节由声母(Initial)、韵母(Final)和声调(Tone)构成。例如:“中”的拼音为zhōng(声母 zh + 韵母 ong + 阴平调)。
汉字输入与检索基础
作为中文输入法和字典检索的核心依据,拼音实现了汉字与数字技术的衔接。《新华字典》等权威工具书均以拼音为索引体系。
1958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推行,取代了注音符号等传统注音方式。其设计融合了拉丁字母的国际性与汉语语音特性,2018年入选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的国际标准(ISO 7098)。
构成要素 | 功能说明 | 示例 |
---|---|---|
声母 | 音节起始辅音 | b, p, m, f |
韵母 | 核心元音及后缀 | a, ai, iao |
声调 | 区分意义的音高 | ˉ(阴平)、ˊ(阳平)、ˇ(上声)、ˋ(去声) |
作为汉语教学的国际通用工具,拼音被剑桥英语词典(Cambridge Dictionary)等权威资源收录为中文专有名词的标注标准,如“北京(Běijīng)”。
学术参考来源:
中国教育部《汉语拼音方案》官方文件(无公开链接时可引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ISBN 978-7-100-10490-8);《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ISO 7098:2015国际标准文档。
“拼音”是汉字注音和拼写的一种标准化系统,全称为“汉语拼音方案”。以下是详细解释:
拼音是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普通话发音的系统,1958年由中国政府正式推行。它的核心功能包括:
拼音由三部分组成:
若需进一步了解拼写规则(如ü的省写、声调标注位置),可参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