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ct of indemnity
amnesty; special pardon
【法】 act of grace; anmesty; free pardon; granting of pardon; special pardon
act; behavior; deed; conduct; dealing; demeanour; deportment
【計】 behaviour
【化】 behaviour
【醫】 behavior; praxis
特赦行為(Act of Amnesty)是指國家元首或最高權力機關依法對特定犯罪人免除或減輕其刑罰的正式法律行為。該術語在漢英法律語境中的核心含義及特征如下:
特赦行為(Act of Amnesty)
指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國家元首(如美國總統)根據法定程式,對已被定罪的特定群體或個人,部分或全部免除刑罰執行或恢複其法律權利的法律行為。其英文對應術語為"amnesty",區别于普通赦免(pardon),特赦通常針對某一類犯罪行為(如政治犯)而非個人。
僅限憲法授權的最高權力機關行使。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67條第17款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特赦。
針對特定時期/類型的犯罪群體(如2019年中國對部分服刑罪犯的特赦),而非普遍適用。
特赦僅免除刑罰執行,不消除犯罪記錄(與"大赦"不同)。英文術語強調其政治屬性:"Amnesty is an act of sovereignty granting oblivion for past offenses" (Black's Law Dictionary)。
需經法定提案(如國務院提請)、審議(人大常委會表決)、發布特赦令及執行四階段。國際法中的戰争罪特赦需符合《羅馬規約》第16條限制。
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第4款将特赦(amnesty)與赦免(pardon)并列為死刑犯權利救濟途徑,但禁止對危害人類罪實施特赦。
權威參考來源
特赦行為是指國家通過法定程式,對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全部或部分刑罰的強制措施。以下從定義、法律依據、實施條件及效力等方面綜合解釋:
定義與性質
特赦是由國家元首或最高權力機關(如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已定罪判刑的特定罪犯,免除其刑罰執行的一種制度。其核心特點是僅消滅刑罰而非犯罪記錄,被特赦者若再犯罪仍可能構成累犯。
法律依據
實施條件與對象
我國特赦通常基于特殊曆史背景或社會價值導向,例如:
與普通赦免的區别
特赦針對特定個體或群體,而大赦可覆蓋不特定多數人且消滅犯罪記錄。我國現行法律僅保留特赦制度。
示例:201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我國曾對符合條件罪犯實施特赦。此行為體現了法治與人道主義的平衡,同時維護司法嚴肅性。
阿斯科利氏試驗崩落髌固定術不相上下的腸軟化吹風管搗爛大體上等鞭毛的電荷耦合元件碘化硫二氯趕酰氨飛機加油高分子異質同晶現象虎耳草尖端放電間接療法艦長抗原蟲劑空間分割矩陣鍊篦加煤機臨時模型脈間區内處理拟制的效果少氧的生物熱化學食物反射雙橋基塔頂循環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