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印)抵制英國貨運動;斯瓦代希棉布
The steamer Swadeshi had fouled the Howrah bridge and sunk.
“斯瓦德希”號輪船撞在豪拉橋上沉沒了。
Then one day came the news that the steamer Swadeshi had fouled the Howrah bridge and sunk.
終于有一天傳來消息,“斯瓦德希”號輪船撞在豪拉橋上沉沒了。
India never fully Shared Gandhi's dream of a small-scale, self-sufficient economy, its swadeshi (own-country) garments made of hand-spun yarn hand-woven on home looms.
印度從未真正去實現甘地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夢想,從未真正去讓衣服全部由家裡手工縫制。
Swadeshi(梵語:स्वदेशी)是印度文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字面意為“本土的”或“自主的”,起源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印度獨立運動。該詞由“swa”(自我)和“deshi”(國家的)組成,強調經濟自給自足、本土産品保護以及對抗殖民統治的文化覺醒。
在曆史層面,Swadeshi運動最初于1905年英國殖民者分割孟加拉時興起,成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導的反殖民策略。聖雄甘地将其發展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核心原則,號召民衆抵制英國商品,使用手工紡織的印度土布(khadi)。據《印度自由鬥争史》記載,這一運動使本土紡織業産量在1921-1922年間增長400%,重創了英國紡織品在印市場份額。
現代語境下,Swadeshi理念持續影響印度經濟政策。2014年印度政府啟動“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計劃,其核心理念可追溯至Swadeshi對本土制造業的重視。世界銀行2023年報告顯示,該政策使印度制造業GDP占比從15%提升至18%。
文化研究領域,Swadeshi被視為後殖民理論的實踐先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指出,該運動成功将經濟抵抗與文化認同結合,創造了獨特的“抵抗經濟學”模型。
"Swadeshi" 是源自印度梵語的複合詞,由 swa(自己的)和 desh(國家)組成,字面意為"本國的"。該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
1. 曆史政治運動(核心含義) 指1905-1911年印度抵制英國貨的愛國運動。其核心主張包括:
2. 現代延伸含義 隨着時代發展,其内涵擴展到:
3. 組織名稱 "Swadeshi Jagran Manch"是印度推動經濟民族主義的非政府組織,該名稱延續了曆史語境中的本土化理念。
語言特性
作為英語外來詞使用時需斜體(Swadeshi),在印度英語中已逐漸成為普通名詞。其反義詞為"videshi"(外國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