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r skating是什麼意思,roller skating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解釋
滑旱冰
常用詞典
滑旱冰
例句
There is a popular roller skating rink in this place.
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受歡迎的溜冰場
The boy can do roller skating.
這個男孩會滑旱冰。
Do you often go roller skating?
你經常滑旱冰嗎?
Roller skating: 35, 003.
滑旱冰:35 003。
I want to go roller skating.
我想要去滑旱冰。
Yes. I like roller skating.
是的,我喜歡滑旱冰。
同義詞
|rollerblade;滑旱冰
專業解析
Roller Skating(輪滑)的詳細解釋
Roller Skating,中文通常譯為“輪滑”或“溜旱冰”,是一項穿着帶有輪子的特制鞋子(輪滑鞋)在平坦表面上滑行的運動、休閑活動或交通方式。其核心在于利用輪子的滾動來實現移動、轉向、跳躍和完成各種技巧。
1.定義與核心裝備:
- 定義: Roller skating 指的是穿着裝有輪子的鞋子,依靠人體自身的力量(蹬地、重心轉移)和技巧,在硬質地面上進行滑行、運動或表演的活動。它涵蓋了從休閑娛樂、健身到競技比賽的廣泛範疇。
- 核心裝備 - 輪滑鞋: 輪滑鞋是進行此項活動的必備裝備。主要分為兩大類:
- 雙排輪滑鞋: 每隻鞋底有兩組輪子,呈前後兩排排列(通常為前2後2)。這種設計穩定性較好,常見于花樣輪滑、輪滑舞蹈和部分休閑輪滑。據《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版記載,早期的輪滑鞋設計多為雙排輪形式。
- 直排輪滑鞋: 所有輪子沿鞋底中線單排排列(通常為3-5個輪子)。這種設計速度更快、靈活性更高,是現代輪滑運動的主流,廣泛應用于速度輪滑、輪滑球、自由式輪滑(FSK)、極限輪滑以及日常通勤和健身。國際輪滑聯合會(World Skate)的官方資料顯示,直排輪滑在近幾十年發展迅猛,成為多項正式比賽項目的基礎。
2.曆史發展:
- 輪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據史密森尼學會國家博物館相關檔案記載,最早的輪滑鞋概念出現在1760年左右,由一位名叫約翰·約瑟夫·梅林的發明家嘗試制造。早期的輪滑鞋設計簡陋且難以控制。
- 現代輪滑鞋的發展經曆了多次革新。1863年,美國人詹姆斯·普林普頓發明的“搖椅式”四輪輪滑鞋(雙排輪的前身)是一個重要裡程碑,它通過使用橡膠減震器和可轉向的輪架大大提高了穩定性和可控性,促進了輪滑的第一次流行風潮。
- 直排輪滑鞋雖然在19世紀就有原型,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由斯科特·奧爾森和布倫南·奧爾森兄弟基于早期冰球鞋改良并創立Rollerblade公司後,才真正開始流行并引發了全球性的“直排輪滑熱”。
3.運動形式與特點:
- 休閑健身: 輪滑是非常受歡迎的大衆健身方式。它是一項低沖擊的有氧運動,能有效鍛煉心肺功能、下肢力量(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核心穩定性和身體協調性、平衡感。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研究表明,輪滑可以達到與跑步相當的健身效果,但對關節的沖擊力更小。
- 競技體育: 輪滑已發展出多個高度專業化的競技項目,并在國際賽事中占據重要地位:
- 速度輪滑: 在特定賽道上進行速度競賽,分場地賽和公路賽。是亞運會正式項目,并曾多次成為奧運會表演項目。
- 花樣輪滑: 在木地闆上伴隨音樂進行滑行、旋轉、跳躍和步法組合,類似于花樣滑冰,極具藝術表現力。
- 輪滑球: 穿着輪滑鞋進行的球類運動,有雙排輪滑球和直排輪滑球(Inline Hockey)兩種形式,規則與冰球類似。
- 自由式輪滑: 包括花式繞樁(Slalom)、速度過樁、花式刹停等,強調技巧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 極限輪滑: 在滑闆公園、U池或街道地形上完成跳躍、滑杆、空翻等高難度動作。
- 輪滑阻攔賽: 一種類似冰上阻攔賽的團隊對抗性輪滑運動。
- 交通方式: 在部分城市,輪滑也被用作一種環保、便捷的短途通勤工具。
4.安全注意事項:
- 輪滑具有一定的運動風險,尤其是對于初學者和進行高速或極限運動時。佩戴合格的頭盔是首要安全措施。此外,根據梅奧診所的運動安全指南,強烈建議佩戴護腕、護肘和護膝,以有效防止跌倒時常見的擦傷、扭傷和骨折。選擇安全的場地(如專用輪滑場、平整少車的公園道路)并學習正确的摔倒姿勢也是保障安全的關鍵。
網絡擴展資料
單詞 "roller skating" 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與詞性
Roller skating(中文譯名:輪滑或滾軸溜冰)是名詞短語,指穿着帶滾輪的特制鞋在平坦地面或專用場地上滑行的運動。其核心特征是通過輪滑鞋的輪子替代冰刀,實現類似滑冰的體驗,但不受冰面限制。
- 詞性擴展:
- 動詞形式為roller skate(進行輪滑運動);
- 參與者稱為roller skater(輪滑者)。
- 同義詞:旱冰、溜冰(早期稱呼,現逐漸統一為“輪滑”)。
2. 曆史起源與發展
-
起源:
- 18世紀,荷蘭滑冰運動員為在非冰期訓練,嘗試将木制線軸固定在鞋底,發明了最早的輪滑裝置。
- 1760年,倫敦樂器制造商Joseph Merlin制造金屬輪滑鞋,但因無法刹車引發事故,使輪滑一度被視為危險運動。
-
技術革新:
- 1863年:美國人James Plimpton發明雙排輪滑鞋,推動輪滑普及。
- 1980年:單排輪滑鞋(Inline Skate)由滑冰愛好者改進而成,成為現代主流。
- 1994年:ABT簡易刹車系統問世,提升安全性。
-
國際規範化:
- 1924年:國際輪滑聯合會(FIRS)成立,統一競賽标準。
- 1947年:首屆世界花樣輪滑錦标賽舉辦,确立競技體系。
- 2023年:輪滑與滑闆共同亮相杭州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3. 分類與項目
輪滑運動根據器材和規則分為以下主要類型:
-
雙排輪滑(Quad Skating):
- 使用雙排四輪鞋,適合花樣輪滑、輪滑球和複古風格表演。
- 代表項目:花樣輪滑(Artistic Roller Skating)、輪滑舞蹈。
-
單排輪滑(Inline Skating):
- 輪子呈直線排列,分為休閑、競速、極限等分支。
- 代表項目:
- 速度輪滑:分短距離、長距離和馬拉松賽,場地或公路競速;
- 自由式輪滑:包括繞樁、平地花式等技巧動作;
- 極限輪滑:在U型池或障礙場地完成跳躍、翻轉等高難度動作。
-
其他衍生形式:
- 輪滑球(Roller Hockey):類似冰球,團隊對抗性強;
- 輪滑阻攔(Roller Derby):全接觸式競技,流行于歐美。
4. 裝備與安全
-
輪滑鞋構造:
- 鞋身:高幫或低幫設計,支撐腳踝;
- 輪子:材質(PU樹脂為主)、硬度(78A-100A)和直徑(55-125mm)因項目而異;
- 軸承:ABEC等級影響滑行流暢度。
-
護具要求:
- 頭盔、護膝、護肘、護腕為必備裝備,降低摔傷風險;
- 專業比賽需穿戴防撞護具(如輪滑球運動員的全身防護)。
5. 文化與社會影響
-
健身價值:
- 每小時消耗400-600卡路裡,相當于慢跑,且對關節沖擊較小;
- 提升平衡力、協調性和核心肌群強度。
-
潮流符號:
- 20世紀70年代美國迪斯科文化将輪滑與時尚結合,催生輪滑舞廳;
- 現代街頭文化中,輪滑與滑闆、塗鴉并列為青年亞文化“三大件”。
-
競技與産業:
- 全球職業賽事包括世界輪滑錦标賽、X-Games極限賽等;
- 産業鍊涵蓋器材制造(如Rollerblade品牌)、培訓學校及主題公園。
6. 術語辨析
- Roller Skating vs. Ice Skating:
- 前者依賴輪子與地面摩擦,後者需冰面與冰刀結合;
- 輪滑可全年進行,場地靈活性更高。
- Roller Skating vs. Skateboarding:
- 滑闆以闆為載具,動作更側重空中技巧;輪滑以鞋為工具,強調滑行流暢性。
Roller skating 是一項兼具曆史深度與現代活力的運動,其技術演進從木制輪軸發展到精密軸承,運動形式從危險嘗試演變為奧運項目。它不僅是健身方式,更承載了街頭文化、競技精神與工業設計的融合。無論是休閑刷街還是專業競速,輪滑的核心魅力在于“無拘無束的滑動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jetGeorge Stephensontake advantage ofscriptwriterherbicideslinseedmuskratnonsteroidalnontraditionalovertoneplacatingprologPunjabrealigningbulk densityhead fakenotification messagesubmarine fancarbonationdolomicriteenterogramFelisfuzeehydrogeologisthyperglyceridemiaimpermanencykeratocyteluxurianceRu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