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nched tape是什麼意思,punched tap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穿孔紙帶
例句
A device that reads or senses the hole patterns in a punched tape, transforming the data from the hole patterns to electrical signals.
讀入或感知穿孔紙帶上的穿孔模式,将它所代表的數據轉換成電信號的一種設備。
Paper tape Strip of paper which records data as a series of punched holes arranged in channels or tracks across the width. Also called Perforated tape, punched tape.
用連續打孔的方法記錄數據的長條紙帶。小孔橫過紙寬,以“通道”或“軌道”排列。亦稱穿孔紙帶。
It relied on punched CARDS and paper tape but also used inexpensive disk storage (1mb total).
它依賴于穿孔卡片和紙帶而且還使用廉價的磁盤存儲(總量為1 MB)。
A perforation, as in a punched card or paper tape.
在穿孔卡片或紙帶上穿孔的一種動作。
He wore round glasses held together with a lot of Scotch tape because of all The Times Dudley had punched him on the nose.
他的那幅圓眼鏡是用很多膠布粘在一塊的,因為達德裡總是喜歡打他的鼻子。
專業解析
穿孔紙帶(Punched Tape) 是一種早期用于存儲和傳輸數據的物理介質,由長條狀的紙質或塑料材料制成。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在帶子上特定位置打孔(Punch)來表示二進制信息(有孔代表“1”,無孔代表“0”),從而實現數據的編碼、存儲和機械或光電讀取。
工作原理與技術特點
- 數據編碼:數據以孔洞的排列組合表示。紙帶通常沿長度方向劃分為多個平行的通道(Channel/Track),常見的有5通道(用于博多碼電報)和8通道(用于早期計算機和數控機床)。每個橫向位置(幀)上的孔洞組合代表一個字符或指令。
- 讀寫方式:
- 寫入:使用打孔機(Tape Punch) 根據輸入數據在紙帶上精确打孔。
- 讀取:使用讀帶機(Tape Reader)。機械式讀帶機使用探針探測孔洞;光電式讀帶機則通過光源和光敏元件檢測孔洞透過的光線。
- 物理特性:标準紙帶寬度通常為1英寸(25.4毫米),每英寸可容納10幀數據。材料需具備一定的強度和韌性,以保證在高速讀寫和傳輸中不易斷裂。
曆史應用與重要性
穿孔紙帶在20世紀中期的信息技術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 電報通信:5通道紙帶是電傳打字機(Teletype)系統的标準介質,用于電報信息的離線準備和自動發送/接收,顯著提高了通信效率和準确性。
- 早期計算機:作為第一代和第二代計算機的主要輸入/輸出和程式存儲介質。程式和數據通過紙帶輸入計算機,計算結果也可輸出到紙帶上。例如,許多早期大型機和微型計算機(如PDP-8)廣泛使用8通道紙帶。
- 數控機床(CNC):在計算機數控技術早期,加工程式(G代碼)常存儲在穿孔紙帶上,由機床的讀帶機讀取執行,實現了制造的自動化。
- 數據交換:在磁帶和磁盤普及前,紙帶是不同系統間交換程式和數據文件的常用載體。
現代意義與遺留應用
隨着磁存儲(磁帶、磁盤)和半導體存儲(内存、閃存)技術的飛速發展,穿孔紙帶在主流計算和通信領域已基本被淘汰。然而,其曆史價值不可忽視:
- 技術遺産:它是二進制數據物理存儲和序列化訪問的早期重要實踐,為後續存儲技術奠定了基礎。
- 特定領域:在極少數需要物理介質防篡改或極端環境(如部分工業控制、古董設備維護、特定軍事曆史系統)的場景中,可能仍有遺留應用。例如,瑞士高檔手表制造商帕瑪強尼(Parmigiani Fleurier)仍使用穿孔紙帶操作其古董制表機床進行精密部件修複。參見權威技術史文獻或計算機曆史博物館資料。
- 教育象征:常作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經典符號出現在教材和博物館中。
穿孔紙帶是一種通過孔洞的有無來編碼數據的帶狀物理存儲介質,曾在電報通信、早期計算機和數控系統中發揮核心作用。其技術本質是二進制信息的機械/光學表示與讀取。雖然已被現代電子存儲技術取代,但作為信息技術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其設計理念和曆史貢獻具有持久的研究和教育價值。關于其技術細節和曆史應用,可參考計算機曆史、通信工程或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權威著作或專業博物館記錄(如Computer History Museum)。
網絡擴展資料
“Punched tape”是一種早期計算機和數據存儲中使用的物理介質,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在紙帶或塑料帶上穿孔來記錄信息。以下為詳細解釋:
1.定義與結構
- 基本概念:指表面打有孔洞的長條狀帶子,孔洞的排列組合代表二進制或特定編碼的數據。
- 材質:多為紙質(稱“穿孔紙帶”),也有塑料材質;标準寬度常見為25.4毫米(1英寸),每行可包含5至8個孔位。
2.工作原理
- 編碼方式:通過不同位置的孔洞表示字符或指令,例如每個孔對應一個二進制位(0或1),多孔組合形成特定編碼(如ASCII)。
- 讀取方式:計算機或讀帶機通過光電傳感器識别孔洞,将物理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進行處理。
3.曆史與應用
- 早期計算:20世紀中期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程式輸入和數據存儲,例如比爾·蓋茨早期編程時使用的紙帶即為此類介質。
- 工業控制:曾用于數控機床、電報通信等領域,通過預編程的孔帶控制設備操作。
4.相關術語
- 同義詞:Punch tape、perforated tape(穿孔帶)、paper tape(紙帶)。
- 類似技術:Punch card(穿孔卡片),區别在于後者為單張卡片而非連續帶子。
5.現狀與替代
- 淘汰原因:容量小、易損壞、讀寫速度慢,逐漸被磁存儲(如磁帶、磁盤)和電子存儲取代。
- 遺留影響:現代編程中仍可見其設計理念,如二進制編碼和序列化數據存儲。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編碼方式或曆史案例,來源中的技術文獻或計算機發展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