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複矽锆鋇礦
Michaelsonite是一種稀有的次生磷酸鹽礦物,屬于磷鋁石-磷鐵礦礦物族。其化學式為Ca₂Mg(Al,Fe³⁺)(PO₄)₂(OH)F·5H₂O,晶體結構呈單斜晶系,通常以纖維狀或放射狀集合體形态出現,顔色多為淺綠色至無色,具有玻璃光澤。
該礦物于2010年在格陵蘭伊維圖特(Ivittuut)地區的偉晶岩中被首次發現,其命名源自挪威地質學家Per Michaelson,以紀念他對北歐地區礦物學研究的貢獻。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MA)的礦物分類标準,michaelsonite的形成與富磷熱液在低溫條件下對原生礦物的交代作用密切相關,常見于花崗偉晶岩與碳酸鹽岩接觸帶。
在物理性質方面,michaelsonite的莫氏硬度為3.5-4,比重2.78-2.82,紫外熒光下呈弱黃色反應。其特殊價值在于晶體結構中同時含有羟基(OH⁻)和氟離子(F⁻),這為研究礦物中揮發性成分的賦存機制提供了重要樣本。目前全球僅存3個有效産地記錄,除模式産地格陵蘭外,另兩處分别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和俄羅斯科拉半島。
"michaelsonite" 是一個礦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中文譯為複矽锆鋇礦()。該詞由人名 "Michaelson" 加礦物命名後綴 "-ite" 構成,推測可能以某位姓 Michaelson 的學者或發現者命名。提到 "Michaelson" 作為姓氏時,來源于 "Michael",意為“邁克爾之子”(son of Michael),但此關聯性較低()。
由于搜索結果中僅有明确提及該詞的定義,其他網頁均圍繞人名 "Michael" 展開,因此可推斷michaelsonite 屬于地質或礦物學領域的專有名詞,具體成分可能包含矽、锆、鋇等元素。如需更詳細的化學組成或地質特征,建議查閱礦物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recommendationcircuitlog offminidiscindustrialisedynamicalbraiseneonateunbridledchlorineartisansbroadenedmacroeconomicmainframemythicprovisionedsterilizingUCLAcathode ray tubedrinking waternational monumentsewage disposalamortisementbdellepitheciumdahabeeyahdownloadablefrangipaneforwarderhardhatlithof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