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麻回火法;分級淬火(martemper的ing形式)
These processes, known as austempering and martempering, result in products having certain desirable physical properties.
這兩種分别被稱為奧氏體回火和馬氏體回火的工藝,能使産品具有特定所需的物理性能。
Martempering(馬氏體分級淬火)是一種改進的金屬淬火工藝,主要用于減少工件在熱處理過程中産生的變形和殘餘應力。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控制冷卻速率和溫度梯度,使材料在形成馬氏體時達到更均勻的組織結構。該工藝包含以下關鍵步驟:
奧氏體化處理
将鋼件加熱至臨界溫度以上(通常為850-950°C),使碳完全溶解于奧氏體中。此階段需根據具體鋼材成分精确控制保溫時間,例如中碳鋼的典型保溫時長為每25毫米厚度保持1小時。
分級淬火介質
工件隨後被轉移至溫度略高于馬氏體起始溫度(Ms點)的鹽浴或油槽中,例如在230-300°C的恒溫介質中停留。美國金屬學會(ASM International)研究指出,這種等溫停留可使截面溫差減小60%-80%,顯著降低熱應力。
空氣冷卻階段
當工件整體溫度均勻後,轉入空冷環境完成馬氏體轉變。日本鋼鐵協會數據顯示,該工藝相比傳統淬火可使齒輪類零件的變形量從0.15mm降至0.03mm以下。
該技術廣泛應用于軸承、刀具等高精度零件的制造。德國材料科學期刊《Materialwissenschaft und Werkstofftechnik》的案例分析表明,采用martempering的模具壽命可延長40%,同時降低後續精加工成本。
Martempering(馬氏回火/馬氏體等溫淬火)是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主要用于減少材料在淬火過程中産生的内應力和變形,同時提高其硬度和韌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目的
Martempering 是介于傳統淬火和回火之間的工藝。其核心是将加熱後的金屬材料浸入溫度稍高于馬氏體開始形成溫度(Ms點)的淬火介質中,保持等溫狀态,使材料内外溫度均勻,隨後緩慢冷卻。這能有效減少因快速冷卻導緻的變形和開裂風險。
工藝特點
術語來源與發音
該詞由 "martensite"(馬氏體)和 "tempering"(回火)組合而成,英式發音為 [mɑː'tempərɪŋ],美式發音為 [mɑː'tempərɪŋ]。中文譯名中,“馬氏體等溫淬火”更強調其等溫處理特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工藝參數或應用案例,建議參考材料工程領域的專業文獻或熱處理技術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