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indiəmən/
n. (與印度、東印度群島或西印度群島進行貿易的)商船(尤指屬東印度公司的貨船)
They are quite maneuverable and agile ships in battle but should not engage on one-on-one battles with frigate or even East Indiaman.
他們在戰鬥中擁有良好的機動性以及輕巧的舟身,但應該避免與護衛艦甚至是東印度商船直接對抗。
They are quite maneuverable and agile ships in battle but should not engage on one-on-one battles with frigate or even East Indiaman .
他們在戰鬥中擁有良好的機動性以及輕巧的船身,但應該避免與護衛艦甚至是東印度商船直接對抗。
Galleons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during 16th century. During 18th century they will become somewhat obsolete because ship types like East Indiaman and Ship of the Line.
蓋倫最初是在16世紀發展起來的,不過在18世紀,由于東印度商船與戰列艦的興起,使它變得多少有些過時了。
The East Indiaman was not solely designed for trading purposes though, these ships were well armed to defend themselves.
東印度商船不僅僅被計劃用來貿易,他們也有足夠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Indiaman 是一個曆史航海術語,具體釋義如下:
一、核心含義 指17-19世紀用于英國與印度、東印度群島之間貿易的大型商船,其設計兼具貨物運輸和海上防禦功能。這類船隻通常隸屬于東印度公司,承擔香料、茶葉、紡織品等商品的遠洋運輸。
二、語言特征
三、曆史背景 這類商船不僅需要大容量貨艙,還配備火炮等防禦裝置(參考提到的"not solely designed for..."),以應對海盜和敵對勢力的襲擊。其運作模式是早期殖民貿易體系的典型代表。
注意:現代英語中該詞已罕見,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航海主題作品中。如需進一步考證相關船型細節,建議查閱專業海事曆史資料(可參考的中等權威性來源)。
Indiaman(名詞)是指18至19世紀從歐洲出發,航行到印度和東南亞地區進行貿易的大型帆船。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例句:
詞性:名詞
定義:18至19世紀從歐洲出發,航行到印度和東南亞地區進行貿易的大型帆船。
發音:[ˈɪndɪəmən]
用法:Indiaman通常用于曆史或航海方面的文章,用來描述18至19世紀的貿易航行。
解釋:Indiaman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等歐洲貿易公司使用的大型帆船。這些船通常載有各種商品,如紡織品、茶葉、香料和瓷器等,在歐洲和亞洲之間進行貿易。Indiaman船型巨大,長達50米,寬達15米,有3層甲闆,通常需要100多名船員操縱。由于其規模和負載能力,Indiaman成為了歐亞貿易的重要運輸工具。
近義詞:無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