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雅司瘤(等于framboesioma)
"frambesioma"是醫學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該詞指雅司病患者皮膚上形成的瘤狀病變,屬于雅司病(yaws)的臨床表現之一。其英文拼寫存在變體形式"framboesioma",兩者含義相同。
關聯疾病背景
雅司病是由梅毒螺旋體近親細菌(Treponema pertenue)引起的熱帶傳染病,通過皮膚接觸傳播,常見于衛生條件較差的溫暖地區。早期症狀為皮膚紅色丘疹,後期可能發展為潰瘍或瘤狀增生(即frambesioma)。
術語使用注意
該詞在現代醫學文獻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采用"yaws tumor"或"cutaneous nodule of yaws"等描述性表達。中文翻譯除"雅司瘤"外,早期文獻中偶見"維司瘤"譯法。
建議在專業場景使用時,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指代病變類型,或參考WHO最新熱帶病分類标準。
詞性: 名詞
發音: /fræmˈbiːsiːəʊmə/
定義: 一種梅毒性腫瘤,通常發生在皮膚或黏膜表面,呈現為紅色、紫色或棕色的疣狀腫塊。
用法: Frambesioma通常與梅毒性潰瘍一起出現。
例句:
解釋: Frambesioma是一種由梅毒菌引起的腫瘤。梅毒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緻多種并發症,如frambesioma。該疾病通常會在梅毒性潰瘍周圍出現,呈現為疣狀腫塊,大小不一。
近義詞: 梅毒性肉芽腫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