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散絲;繡花絲線;絲棉
n.|crewel silk/silk floss;散絲;繡花絲線;絲棉
filoselle(中文譯作"菲洛塞爾絲")是一種源自法語的傳統刺繡用絲線,特指經過精梳工藝處理的細軟絲質材料。其名稱由意大利語"filo"(線)和法語"sole"(絲)組合演變而來,最早可追溯至16世紀歐洲絲綢工業發展時期。
該材質采用蠶絲下腳料或短纖維通過特殊撚絲工藝制成,相比完整長絲更柔軟蓬松,呈現出啞光質感。根據大英博物館紡織品研究部門的記載,filoselle因成本較低且易于染色,曾被廣泛應用于法國裡昂地區的宗教刺繡、宮廷服飾紋樣制作,尤其是需要漸變色彩效果的立體貼線繡(Opus Consutum)技法中。
現代紡織學界通過顯微分析發現,優質filoselle的纖維直徑通常在10-15微米之間,撚度控制在每米800-1000轉,這種結構既能保持絲線的柔韌性,又可避免刺繡過程中産生毛躁現象。美國紡織品保護中心(CTRC)在2021年的纖維研究報告中指出,現存19世紀中期filoselle樣本仍保持着良好的色牢度,印證了傳統染色工藝中使用明礬媒染劑的穩定性優勢。
"filoselle"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英語詞源釋義() 指一種柔軟的絲質繡線,主要用于刺繡工藝。其特點為:
二、法語特殊釋義() 在法語中作為陰性名詞時,特指:
補充說明: 該詞雖在英法兩種語言中拼寫相同,但具體指代對象存在差異。英語側重工藝材料屬性,法語則強調工業副産品特征。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對應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