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散丝;绣花丝线;丝棉
n.|crewel silk/silk floss;散丝;绣花丝线;丝棉
filoselle(中文译作"菲洛塞尔丝")是一种源自法语的传统刺绣用丝线,特指经过精梳工艺处理的细软丝质材料。其名称由意大利语"filo"(线)和法语"sole"(丝)组合演变而来,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欧洲丝绸工业发展时期。
该材质采用蚕丝下脚料或短纤维通过特殊捻丝工艺制成,相比完整长丝更柔软蓬松,呈现出哑光质感。根据大英博物馆纺织品研究部门的记载,filoselle因成本较低且易于染色,曾被广泛应用于法国里昂地区的宗教刺绣、宫廷服饰纹样制作,尤其是需要渐变色彩效果的立体贴线绣(Opus Consutum)技法中。
现代纺织学界通过显微分析发现,优质filoselle的纤维直径通常在10-15微米之间,捻度控制在每米800-1000转,这种结构既能保持丝线的柔韧性,又可避免刺绣过程中产生毛躁现象。美国纺织品保护中心(CTRC)在2021年的纤维研究报告中指出,现存19世纪中期filoselle样本仍保持着良好的色牢度,印证了传统染色工艺中使用明矾媒染剂的稳定性优势。
"filoselle"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英语词源释义() 指一种柔软的丝质绣线,主要用于刺绣工艺。其特点为:
二、法语特殊释义() 在法语中作为阴性名词时,特指:
补充说明: 该词虽在英法两种语言中拼写相同,但具体指代对象存在差异。英语侧重工艺材料属性,法语则强调工业副产品特征。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对应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