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æl'veərɪəm/ 美:/'kæl'veriəm/
複數 calvaria
n. 顱蓋
Skull includes movable jaw, cut calvarium, suture lines and 3 removable lower teeth.
頭顱含可活動的下巴、可移動的頭顱蓋、骨縫線和三顆可取下的下牙。
As the condition progresses there is compensatory thickening of the calvarium and hyperpneumatization of paranasal sinuses.
因為其臨床進程所以顱蓋骨出現代償性增厚和副鼻窦過度氣化。
The involved bone is usually thinner than the normal bone which helps to differentiate from other lesions which tend to expand the calvarium or destroy cortex.
受累骨通常比正常骨薄、可以幫助鑒别其他可以導緻骨質膨脹或皮質破壞的病變。
The Nanjing 2 calvarium is believed to represent Homo sapiens erectus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93. This calvarium preserves incomplete frontal, parietal, and occipital bones.
南京2號人類頭骨化石僅保留部分的額骨、頂骨、枕骨和颞骨,為一不完整的顱蓋骨。
n.|skull cap;顱蓋
"calvarium"是一個解剖學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該詞指人體顱骨的上部結構,特指由額骨、頂骨和枕骨組成的穹窿狀骨蓋,中文譯為"顱頂"或"顱蓋"。其解剖範圍不包括面部骨骼,僅涵蓋保護大腦的穹頂部分。
詞性特征
作為名詞使用,發音為英式[kæl'veɪrɪəm]/美式[kæl'veriːəm]。該詞源自拉丁語"calvaria",原意為"頭蓋骨"。
專業應用場景
常見于醫學文獻、解剖學教材和法醫學報告中,用于描述顱骨損傷或外科手術部位。例如在顱骨修複術(cranioplasty)中會頻繁提及該術語。
補充說明
在臨床術語中,常與"cranium"(整個顱骨)進行區分:calvarium特指顱頂穹窿部分,而cranium包含顱底等全部顱骨結構。
建議需要更詳細醫學解釋的讀者,可查閱《格雷解剖學》等權威著作。
單詞"calvarium"是一個醫學術語,用于描述人或動物頭骨的頂部部分,也被稱為"顱頂"或頭骨的"頂骨"。該詞是由拉丁詞"calvaria"衍生而來,意為"頭骨"。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于更好地理解該詞的用法:
以下是一些該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總之,"calvarium"是一個醫學術語,用于描述頭骨的頂部部分。它的近義詞包括skullcap、cranium和head bone,反義詞包括face、jaw和neck。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