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innate是什麼意思,bipinnat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bipinnate英标
英:/'baɪ'pɪneɪt/ 美:/'baɪˈpɪnˌeɪt; baɪˈpɪnɪt/
常用詞典
adj. (植)二回羽狀的,兩羽狀的
專業解析
bipinnate(二回羽狀的) 是一個植物學專業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複葉(compound leaf)的一種特定結構形态。
-
核心定義與結構:
bipinnate 指的是葉子主軸(葉軸)兩側的初級分枝(稱為羽片 pinnae)本身也是羽狀複葉的結構。簡單來說,就是“複葉的複葉”。一片 bipinnate 葉包含兩級分枝:
- 第一級: 葉軸(rachis)兩側着生羽片(pinnae)。
- 第二級: 每個羽片(pinnae)自身又帶有自己的小軸(稱為次軸 rachilla 或 pinna rachis),這個小軸兩側再着生小葉片(leaflets 或 pinnules)。
因此,最終的小單元是 leaflets (pinnules),它們直接附着在次軸上,次軸再附着在主葉軸上。,
-
形象理解與示例:
可以想象成一根主枝(葉軸)上分出幾根側枝(羽片),而每根側枝(羽片)又像一根小主枝一樣,上面再分出更小的葉片(小葉片)。常見的具有二回羽狀複葉的植物包括:
- 合歡(Albizia julibrissin): 其葉片是典型的二回羽狀複葉,小葉細小且夜間閉合。
- 藍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其葉片也是二回羽狀複葉。
- 部分槐樹(Sophora spp.)和皂莢(Gleditsia spp.) 的葉片也屬于此類。,
-
與其他葉型的區别:
- 單回羽狀複葉(Pinnate): 葉軸兩側直接着生小葉片(leaflets),沒有中間一級的羽片結構。例如月季、槐樹(部分種)的葉子。
- 三回羽狀複葉(Tripinnate): 在二回的基礎上,小葉片(pinnules)本身又是羽狀複葉,結構更複雜。例如部分蕨類植物和茴香的葉子。
- 掌狀複葉(Palmate): 所有小葉片都從一個中心點(葉柄頂端)呈放射狀生出,沒有主軸。例如七葉樹、酢漿草的葉子。
- 單葉(Simple Leaf): 葉片是一個完整的單元,不分裂成獨立的小葉片。例如楊樹、樟樹的葉子。,
-
應用與重要性:
識别葉片的類型(如 bipinnate)是植物分類學(Plant Taxonomy)和形态學(Plant Morphology)中的基礎工作。葉片的形态特征是鑒别植物種類、理解植物親緣關系(系統發育)的重要依據。準确描述葉片為 bipinnate 有助于園藝工作者、植物學家、生态學家和愛好者精确地交流和識别植物。,
網絡擴展資料
bipinnate 是一個植物學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葉子的形态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發音
- 詞義:指葉子呈“二回羽狀”或“兩羽狀”結構,即主葉軸兩側的羽片(一級小葉)再次分裂成更小的羽片(二級小葉),形成雙重羽狀排列。
- 發音:英音 [bɪ'pɪneɪt],美音 [bɪ'pɪneɪt]。
2. 詞源與構成
- 由前綴bi-(意為“雙”)和pinnate(羽狀的)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雙重羽狀結構”。
3. 用法與示例
- 植物學應用:常見于蕨類、含羞草等植物。例如,某些蕨類的幼葉為單回羽狀(pinnate),成熟後變為二回羽狀(bipinnate)。
- 例句:
Climbing fern; fronds bipinnate, pinnules alternate, triangular.
(攀援蕨類,葉片二回羽狀,小羽片互生、三角形。)
4. 與pinnate的區别
- pinnate(單回羽狀):葉片沿主葉軸兩側直接排列小葉,如槐樹葉。
- bipinnate(二回羽狀):每個一級羽片再分裂為二級羽片,如合歡樹葉。
5. 擴展知識
- 相關術語:
- Tripinnate(三回羽狀):羽片分裂三次,結構更複雜。
- Palmate(掌狀):小葉從一點輻射狀展開,如楓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植物案例或形态圖示,可參考植物學專業詞典或圖譜。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