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æntipɑːtɪkl/ 美:/'ˈæntipɑːrtɪkl/
n. [高能] 反粒子
Positive electron and antiparticle are found.
正電子及反粒子的發現。
A horizontal bar over a particle symbol is used to designate the antiparticle.
粒子符號上加一橫,用來表示反粒子。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matter can only be created in particle-antiparticle pairs.
依照理論,物質隻能在粒子-反粒子對中産生。
When a particle and its antiparticle meet they can mutually annihilate and produce energy.
當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時,它們會發生湮滅并産生能量。
This property, often called helicity, 'serves to differentiate the neutrino from its antiparticle.
這種性質通常稱為“ 螺旋性”, 可以用來區分中微子和它的反粒子。
反粒子(antiparticle)是粒子物理學中的核心概念,指與普通粒子質量相同但電荷等量子數相反的基本粒子。該理論由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于1928年通過相對論性量子力學方程首次預言。例如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其質量與電子相同,但攜帶+1電荷,兩者相遇時會發生湮滅現象并釋放能量。
反粒子的發現驗證了對稱性原理在微觀世界的普適性。1932年卡爾·安德森通過雲室實驗觀測到正電子軌迹,這一突破性成果使其獲得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代粒子加速器實驗中,反質子、反中子等反物質粒子的産生與檢測已成為驗證标準模型的重要研究手段。
"Antiparticle"(反粒子)是粒子物理學中的核心概念,指與某個基本粒子具有相同質量但某些量子性質相反的特殊粒子。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每個基本粒子(如電子、質子)都有對應的反粒子(如正電子、反質子)。兩者質量相同,但電荷、重子數、輕子數等量子數符號相反。例如:
2. 關鍵特性
3. 曆史發現
4. 實際應用
5. 特殊例外 中微子可能是馬約拉納費米子(即自身為反粒子),該假說目前尚未被實驗完全證實,中國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正在開展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