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morph是什麼意思,antimorph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遺] 反效等位基因
專業解析
在遺傳學領域,antimorph(反效等位基因)指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突變等位基因。其特點是:當該突變基因存在時,會表現出與野生型(正常)基因功能相反的表型效應,并且這種效應通常是顯性的。它通過幹擾或拮抗野生型基因産物的正常功能來發揮作用。
詳細解釋:
-
作用機制:
- Antimorph 基因産生的突變蛋白(或RNA)通常具有顯性負效應。
- 這種突變蛋白可能通過與野生型蛋白形成無功能的複合物、競争性結合底物或調控元件、或錯誤定位等方式,幹擾或抑制野生型蛋白的正常活性。
- 結果是,即使存在正常的野生型等位基因,整個系統的功能也會被削弱或産生異常表型,仿佛正常功能被“對抗”了。
-
與其它突變類型的區别:
- 野生型 (Wild-type): 正常功能的基因。
- 無效等位基因 (Null allele/Amorph): 完全喪失功能,通常為隱性(需要純合才表現表型)。
- 亞效等位基因 (Hypomorph): 功能部分減弱,通常為隱性。
- 超效等位基因 (Hypermorph): 功能增強,通常為顯性。
- 新效等位基因 (Neomorph): 獲得全新的、野生型不具備的功能,通常為顯性。
- Antimorph: 産生對抗野生型功能的效應,通常為顯性。這是它與 Amorph 和 Hypomorph 的關鍵區别,後兩者是功能缺失(減弱),而 Antimorph 是功能幹擾(對抗)。
-
例子:
-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某些轉錄因子的突變體。一個正常的轉錄因子(野生型)需要形成二聚體才能激活靶基因轉錄。一個 antimorph 突變體可能産生一個能與野生型蛋白形成二聚體但不能激活轉錄的蛋白。這樣形成的異源二聚體沒有功能,從而阻斷了野生型蛋白的正常激活功能。即使存在一個正常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其功能也被這個突變體“對抗”了,導緻顯性的功能喪失表型。
Antimorph 是一種顯性的突變等位基因,其産物通過幹擾(拮抗)野生型基因産物的正常功能,産生與野生型相反的表型效應。理解這個概念對于分析顯性遺傳病、研究基因功能以及理解蛋白質相互作用機制非常重要。
來源參考:
- 該定義基于經典遺傳學教科書和遺傳學數據庫中對等位基因相互作用類型的标準分類,例如《Genetics: Analysis of Genes and Genomes》等權威教材以及基因本體論等數據庫的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資料
antimorph(反效等位基因)是遺傳學中的專業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
核心定義
指在雜合狀态下表型效應與野生型等位基因相反的突變等位基因。例如,當野生型基因促進某功能時,antimorph可能抑制該功能,并在顯性狀态下對抗野生型的作用。
-
關鍵特征
- 屬于顯性突變類型
- 表型效應與野生型呈拮抗關系
- 常通過幹擾正常蛋白質功能發揮作用
- 相關概念對比
與其他突變類型形成連續譜系:
- amorph(無效基因):完全喪失功能
- hypomorph(亞效基因):部分功能減弱
- hypermorph(超效基因):功能增強
- neomorph(新效基因):獲得全新功能
-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果蠅、小鼠等模式生物的基因突變研究,在解析基因功能、顯隱性關系及劑量效應時具有重要意義。
該術語發音為英式[æntɪ'mɔ:fs]/美式[æntɪ'mɔfs],屬于高度專業化的學術詞彙,常見于遺傳學文獻及教材中。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