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times是什麼意思,modern time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現代;近代
例句
The situation is unprecedented in modern times.
這種情況在現代還沒有出現過。
He was regarded as the most successful president of modern times.
他被看成是近代最成功的總統。
This is an achievement without parallel in modern times.
這是現代無可比拟的成就。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in modern times happened in 1896.
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896年舉行。
In modern times, Asia experienced twists and turns in its development.
在近代,亞洲經曆了曲折和艱難的發展曆程。
同義詞
|Hyundai/Moderne;現代;近代
專業解析
"modern times" 是一個英語短語,通常翻譯為“現代”或“近代”,它指代的是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其特征是社會、文化、技術和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标志着與傳統或中世紀生活方式的顯著決裂。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理解:
-
時間界定:
- 最普遍的理解是指從大約15世紀末/16世紀初至今 的時期。這個起點通常與歐洲曆史上的幾個關鍵事件相關聯:
- 文藝複興 (Renaissance): 約14-17世紀,标志着古典文化的複興、人文主義的興起以及對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挑戰,為現代思想和科學奠定了基礎。
- 宗教改革 (Reformation): 16世紀,挑戰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促進了宗教多元化和民族國家的興起。
- 地理大發現 (Age of Discovery): 15-17世紀,歐洲航海家開辟了新航路,發現了新大陸,極大地擴展了已知世界,促進了全球貿易和殖民擴張。
- 另一種更狹義且影響深遠的界定,将“現代”的起點定在18世紀中後期,以工業革命 和啟蒙運動 為标志性事件。這個時期見證了科學理性、技術進步、工業化生産和政治革命的巨大飛躍,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現代世界的基本面貌。
-
核心特征:
- 工業化與技術進步: 這是“現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從蒸汽機到電力、内燃機、信息技術,持續的技術創新徹底改變了生産方式(從手工業到大規模工廠生産)、交通、通訊和日常生活。
- 城市化: 工業發展吸引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形成了大型都市中心,改變了社會結構和人際關系。
- 理性主義與科學思維: 啟蒙運動推崇理性、科學方法和經驗觀察,挑戰了宗教教條和傳統權威,成為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
- 社會與政治變革: 現代時期見證了民族國家的興起、民主制度的傳播(盡管過程曲折)、人權觀念的普及(如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以及各種社會運動(如工人運動、女權運動)争取平等權利。
- 全球化: 現代交通和通訊技術極大地縮短了時空距離,促進了商品、資本、信息和人員的全球流動,國家間的相互依存度加深。雖然全球化在更早時期已有萌芽,但其深度和廣度在現代,尤其是20世紀後期以來空前增強。
- 世俗化: 宗教在社會公共生活和個體思想中的影響力相對減弱,科學世界觀和世俗價值觀的影響力增強。
-
文化表現:
- 現代主義 (Modernism): 在藝術、文學、建築等領域,現代主義是一場旨在打破傳統形式、探索新表達方式的運動(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反映了現代生活的複雜性、碎片化和快速變化。
- 大衆文化與消費主義: 媒體技術(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大衆文化的形成和傳播,同時工業化生産也催生了消費社會的興起。
總結來說,“modern times” 指的是一個以工業化、科學理性、技術進步、城市化、社會政治變革(如民主化、人權觀念)以及日益加深的全球聯繫為核心特征的、始于文藝複興或工業革命并持續至今的曆史階段。它代表了一種與傳統社會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和生活體驗。
參考來源:
- 《牛津英語大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 對 "modern" 詞條的曆史語義演變提供了權威解釋,界定其時間範圍。 (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學術詞典)
- 霍布斯鮑姆 (Eric Hobsbawm) 的《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等著作 - 這位著名曆史學家深入分析了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到1914年一戰爆發這段“漫長的19世紀”,清晰地勾勒了現代世界形成的關鍵時期。 (來源:學術曆史著作)
- 安東尼·吉登斯 (Anthony Giddens) 的《現代性的後果》 - 作為社會學家,吉登斯系統性地闡述了現代性的特征,包括工業化、資本主義、監控系統(行政力量)和軍事力量,以及它們帶來的時空分離、社會制度的抽離化機制等。 (來源:社會學理論著作)
- 馬歇爾·伯曼 (Marshall Berman) 的《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 這本書探讨了現代性體驗,特别是其帶來的巨大變革、矛盾以及個體在其中的感受。 (來源:文化研究著作)
網絡擴展資料
"Modern times" 是一個英語詞組,通常指代從16世紀至今的曆史時期,尤其強調工業革命以來的社會、技術與文化變革。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定義
- 字面含義:由"modern"(現代的) 和"times"(時代) 組成,字面指“現代時期”。
- 廣義範圍:通常指1500年至今,但不同學科有不同劃分:
- 曆史學:始于文藝複興(約14-17世紀) 或地理大發現。
- 社會學:強調工業革命(18世紀) 後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
2.核心特征
- 技術革新:如蒸汽機、電力、信息技術的發展()。
- 社會結構變化: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和服務業主導,家庭結構小型化。
- 政治制度:民主化、民族國家興起,人權觀念普及。
- 全球化:交通與通信縮短地域距離,文化交融加速。
3.語境中的差異
- 曆史分期:
- 早期現代(Early Modern):約1500-1800年,涵蓋啟蒙運動。
- 晚期現代(Late Modern):1800年至今,側重工業革命影響。
- 文化領域:可能指20世紀初現代主義運動(如抽象藝術、文學實驗)。
4.與相關術語的對比
- "Contemporary"(當代):通常指二戰(1945年)後至今,範圍更窄。
- "Postmodern"(後現代):批判現代性,興起于20世紀後期,強調多元化與解構。
5.例句與用法
- 學術語境: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modern times."
(工業革命是現代時期的轉折點。)
- 日常表達:
"Living inmodern times means adapting to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s."
(生活在現代意味着適應技術的快速變化。)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時代劃分或案例分析,可結合具體領域(如科技史、藝術史)進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