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morph是什么意思,antimorph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遗] 反效等位基因
专业解析
在遗传学领域,antimorph(反效等位基因)指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突变等位基因。其特点是:当该突变基因存在时,会表现出与野生型(正常)基因功能相反的表型效应,并且这种效应通常是显性的。它通过干扰或拮抗野生型基因产物的正常功能来发挥作用。
详细解释:
-
作用机制:
- Antimorph 基因产生的突变蛋白(或RNA)通常具有显性负效应。
- 这种突变蛋白可能通过与野生型蛋白形成无功能的复合物、竞争性结合底物或调控元件、或错误定位等方式,干扰或抑制野生型蛋白的正常活性。
- 结果是,即使存在正常的野生型等位基因,整个系统的功能也会被削弱或产生异常表型,仿佛正常功能被“对抗”了。
-
与其它突变类型的区别:
- 野生型 (Wild-type): 正常功能的基因。
- 无效等位基因 (Null allele/Amorph): 完全丧失功能,通常为隐性(需要纯合才表现表型)。
- 亚效等位基因 (Hypomorph): 功能部分减弱,通常为隐性。
- 超效等位基因 (Hypermorph): 功能增强,通常为显性。
- 新效等位基因 (Neomorph): 获得全新的、野生型不具备的功能,通常为显性。
- Antimorph: 产生对抗野生型功能的效应,通常为显性。这是它与 Amorph 和 Hypomorph 的关键区别,后两者是功能缺失(减弱),而 Antimorph 是功能干扰(对抗)。
-
例子:
-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某些转录因子的突变体。一个正常的转录因子(野生型)需要形成二聚体才能激活靶基因转录。一个 antimorph 突变体可能产生一个能与野生型蛋白形成二聚体但不能激活转录的蛋白。这样形成的异源二聚体没有功能,从而阻断了野生型蛋白的正常激活功能。即使存在一个正常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其功能也被这个突变体“对抗”了,导致显性的功能丧失表型。
Antimorph 是一种显性的突变等位基因,其产物通过干扰(拮抗)野生型基因产物的正常功能,产生与野生型相反的表型效应。理解这个概念对于分析显性遗传病、研究基因功能以及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非常重要。
来源参考:
- 该定义基于经典遗传学教科书和遗传学数据库中对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类型的标准分类,例如《Genetics: Analysis of Genes and Genomes》等权威教材以及基因本体论等数据库的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资料
antimorph(反效等位基因)是遗传学中的专业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
核心定义
指在杂合状态下表型效应与野生型等位基因相反的突变等位基因。例如,当野生型基因促进某功能时,antimorph可能抑制该功能,并在显性状态下对抗野生型的作用。
-
关键特征
- 属于显性突变类型
- 表型效应与野生型呈拮抗关系
- 常通过干扰正常蛋白质功能发挥作用
- 相关概念对比
与其他突变类型形成连续谱系:
- amorph(无效基因):完全丧失功能
- hypomorph(亚效基因):部分功能减弱
- hypermorph(超效基因):功能增强
- neomorph(新效基因):获得全新功能
-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的基因突变研究,在解析基因功能、显隐性关系及剂量效应时具有重要意义。
该术语发音为英式[æntɪ'mɔ:fs]/美式[æntɪ'mɔfs],属于高度专业化的学术词汇,常见于遗传学文献及教材中。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