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omorphic是什麼意思,anthropomorphic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anthropomorphic英标
英:/'ˌænθrəpəˈmɔːfɪk/ 美:/'ˌænθrəpəˈmɔːrfɪk/
常用解釋
拟人化的
常用詞典
adj. 拟人化的,賦予人性的
例句
His drawings of birds are vaguely anthropomorphic.
他畫的鳥有點兒人格化
Einstein noted that both have an anthropomorphic concept of God.
愛因斯坦注意到這兩者都有對上帝的人神同形論的概念。
This is not on the past, the country heard of anthropomorphic cartoon!
這是關于把從前未聽說過的國家拟人化的漫畫!
This is about the country not previously heard of anthropomorphic comics!
這是關于把從前未聽說過的國家拟人化的漫畫!
The world of the gods is anthropomorphic, an imitative projection of ours.
神界是拟人化的,是模仿我們人類世界的一個投影。
專業解析
"anthropomorphic"(拟人化)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将人類特征、情感、意圖或行為賦予非人類實體(如動物、物體、自然現象、神靈或抽象概念)的行為或屬性。其核心在于用人類的視角去理解和描繪非人類的事物。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
- 它源自希臘語:anthropos(人類) + morphe(形态、形式)。
- 字面意思是“具有人的形态”或“被賦予人的形态”。
- 引申義為“被賦予人的特性、情感或行為”。
-
應用場景:
- 文學與藝術:這是最常見的應用領域。例如,在寓言、童話、動畫片(如迪士尼的動物角色)、漫畫中,動物或物體被描繪得像人一樣說話、思考、擁有情感(如快樂、悲傷、憤怒、愛)和社交。來源: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對“anthropomorphism”的定義。
- 宗教與神話:許多宗教将神靈描繪成具有人類的外形(如希臘衆神)或人類的情感和動機(如嫉妒、憤怒、慈愛)。來源: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關于“Anthropomorphism”的條目。
- 心理學與認知科學:人類天生傾向于從自身經驗出發去理解世界,這可能導緻我們将人類特質投射到非人類事物上,例如認為寵物能理解複雜的人類情感,或者覺得天氣在“發怒”。這種傾向有時被稱為“拟人化偏差”。來源: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在讨論“Folk Psychology”時涉及拟人化概念。
- 設計與用戶體驗:為了使機器、軟件或界面更易于理解和互動,設計師會賦予它們拟人化的特征,例如使用人臉圖标、取名字(如Siri, Alexa),或讓機器人做出類似人類的動作。來源:尼爾森諾曼集團(Nielsen Norman Group)關于人機交互的文章常讨論拟人化設計原則。
- 生物學(非科學用法):在非正式或文學描述中,有時會用拟人化語言描述動物的行為(如“忠誠的狗”、“狡猾的狐狸”),但這在嚴格的科學描述中通常被視為不準确或誤導性的。
-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 Personification(拟人):這是一個更具體的修辭手法,屬于anthropomorphism的子集。它特指将抽象概念(如死亡、時間、自由)或非生物(如風、河流)賦予人的形态或特性。可以說,所有的personification都是anthropomorphism,但并非所有的anthropomorphism都是personification(例如,賦予動物人類情感是anthropomorphism,但不一定是personification)。來源:普渡大學線上寫作實驗室(Purdue OWL)關于文學術語的解釋。
總結來說,“anthropomorphic”描述的是将人類獨有的特質(包括身體形态、心理狀态、社會行為等)歸因于非人類事物的現象。這種現象廣泛存在于人類文化、藝術、宗教、認知和設計之中。
網絡擴展資料
anthropomorphic 是一個形容詞,其核心含義是“拟人化的”或“賦予非人類事物以人的特征”,常用于描述将動物、神祇、自然現象或物體賦予人類形态、性格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詞根解析:由希臘語詞根 anthropo-(意為“人”)和 morph(意為“形态”)組成,後綴 -ic 表示形容詞屬性。組合後字面意義為“具有人類形态的”。
- 發音:英式音标為 [ˌænθrəpəˈmɔːfɪk],美式音标為 [ˌænθrəpəˈmɔːrfɪk]。
2. 定義與用法
- 核心定義:指将非人類事物(如動物、神、機器人等)描述為具有人的形象、情感或行為。例如:卡通角色米老鼠是拟人化的動物。
- 應用領域:
- 文學與藝術:如寓言故事中的“會說話的動物”。
- 宗教與神話:将神描繪為具有人類外形(如希臘神話中的宙斯)。
- 科技與設計:賦予機器人或AI以人類的外觀或互動方式。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humanlike(類人的)、anthropomorphous(拟人形态的)。
- 反義詞:non-human(非人類的)、mechanical(機械的)。
4. 注意事項
- 避免濫用:在學術寫作中需謹慎使用,避免對自然現象或動物進行不科學的拟人化描述。
- 相關動詞:anthropomorphize(動詞形式),如“anthropomorphize a pet”(将寵物拟人化)。
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細節,可參考牛津詞典或新東方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strugglepartakepreemptcommandinggowningmilkshakesalpingemphraxissimilesTrimesterswanglingwheedlingbeneficial ownerexhaust gasfree fromPigs might flyplay pranksstereo typeadhibitaldermanalternantaltostratusbegadcasehardeningdynamotorfumulusGalliformeshyperthyroidismisostructuralismdevelop simultaneouslytrimeth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