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罣念的意思、罣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罣念的解释

挂念。《四游记·华光在萧家庄投胎》:“既如此,我亦不留。你兄弟可要孝顺,免我罣念。”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急难》:“女壻老成些不妨,则路途孤陋,使奴罣念。” 巴金 《雨》十二:“他写了这封信以后还罣念着 张太太 ,还为她近来的生活与心情耽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罣念(guà n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挂念”相同,表示因牵挂而思念,多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的惦念、担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用法

  1. 核心含义

    “罣念”指心中牵挂、放不下,常因情感或责任而产生持续的惦念。例如:“他远行在外,母亲终日罣念其安危。”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68页。

  2. 字形与词源

    “罣”是“挂”的异体字,本义为“悬挂”,引申为“牵系于心”;“念”指惦记、思考。二者结合强调情感上的悬系感。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3185页。

二、权威文献佐证

  1. 古典用例

    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罣念黛玉,夜不能寐。”体现对至亲之人的深切关怀。

    来源: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整理版。

  2. 近现代应用

    鲁迅在《书信集·致许广平》中写道:“彼处诸事,望勿罣念。”展现书面语中的含蓄表达。

    来源:《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9页。

三、语义辨析

四、语言规范依据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明确标注“罣”为“挂”的异体字,但“罣念”作为固定搭配仍保留于书面语。

来源: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492页。

五、文化内涵

该词蕴含中国传统情感表达中的含蓄特质,如王维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以物寄情,与“罣念”的深沉惦念异曲同工。

来源:王维《相思》,《全唐诗》卷128,中华书局,1999年整理版。

网络扩展解释

“罣念”是一个较为书面化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词义解析:

整体含义: 指因牵挂某人或某事而产生持续性的惦念,常伴随心理负担感。例如:“母亲对远行游子的罣念,如影随形。”

使用注意:

  1. 与“挂念”的区别:二者核心意义相近,但“罣念”更强调牵挂带来的精神负累感,多用于文学或宗教语境。
  2. 常见搭配:多与情感类主体搭配,如“心生罣念”“罣念故人”。

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相关概念(如“罣碍”),建议查阅宗教哲学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霸代日板齿别府采甄策马痴倒蹙蹙淬厉短功都司蠹损服务工业部门戈楯格眼公揖挂星查还鲊遗书鼾息曷尝黑牡丹夹搀嘉德菨蒌忌嫉精神财富惊惋嶜崟絶妙烤炙客衣寇凫叩咨亮鋥鋥陵诋芦衣盲字贸说冒子内厨颀而清绝清听认敌为友柔莹鋭挫望絶山冈扇子失交施为太弟田讼通籍通莹頽宕枉路忘情负义微煦诬陷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