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如玉声凄清的音响。 唐 杜甫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 大邑 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 锦城 传。” 宋 朱松 《菖蒲》诗:“流泉撞哀玉,清冽生菖蒲。” 清 魏源 《剑阁》诗之一:“綫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
(2).比喻诗文的清妙。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严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青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绣段。”
“哀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凄清的音响
形容如玉石相击般清脆却略带悲凉的声音。常见于诗词中,例如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的“扣如哀玉锦城传”,描述瓷器敲击声的清越;朱松《菖蒲》中的“流泉撞哀玉”则用此词形容泉水流动的泠然之音。
比喻诗文的清妙
引申为形容诗文风格清雅脱俗。如唐代李德裕诗句“共扣哀玉音”,以“哀玉”赞颂他人诗文的精妙高洁。
多用于古典文学创作或赏析,常见于诗词、赋文中,兼具听觉美感与文学意境的表达。例如魏源《剑阁》中“哀玉鸣不息”,既写水声清冽,又暗含自然之叹。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籍用例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注本。
哀玉是指具有悲伤、哀怨之意的玉石。在古代,玉石常常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但哀玉则代表着一种悲伤、愁苦的情感。
哀玉的部首是玉,表示与玉石相关。哀玉的拆分符号为:止 (zhǐ) + 玉(yù),止表示停止、终结,玉表示玉石。拆分后共有5个笔画。
哀玉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中有一首名为《哀玉》的诗,描述了玉石之哀。因此,哀玉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
哀玉的繁体字形为「哀玉」,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哀玉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差异。例如,有时候会将「哀」写作「哀哉」,将「玉」写作「王母」。
1. 他手中握着一块哀玉,眼中充满了悲伤的神色。
2. 那块哀玉仿佛记录了主人的哀愁和乡愁。
1. 哀伤:悲痛悲伤的情感。
2. 哀思:对逝者的思念和悲伤。
3. 哀怨:深深的悲伤和抱怨。
悲痛、悲伤、痛苦、哀愁
喜悦、欢乐、快乐、愉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