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riminate;make false countercharges;put the blame on the victim]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现在多用来比喻自己干了坏事不承认,反而对检举人反咬一口;或者是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反而指责批评的人
《西游记》中 猪八戒 以钉耙作武器,后来俗语有“ 猪八戒 倒打一耙”的说法,多指不仅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反而指摘对方。 康濯 《东方红》第一章:“ 王奎 万没料到这家伙来了个倒打一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十八章:“得啦,你不要倒打一耙!我真是为你好。” 王吉呈 《女御史》:“干部们好心包着他,他 猪八戒 倒打一耙,反咬起干部来了。”
“倒打一耙”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指自己犯了错误或做了坏事,不仅不承认,反而指责对方或检举人,甚至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推卸责任、混淆是非的行为。
“他们自己做错了事,不仅不道歉,反而倒打一耙,指责对方小题大做。”
如需更详细的典故分析或实际用例,可查阅《儿女英雄传》或《西游记》相关章节。
《倒打一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被人冤枉或批评后,反过来加以反驳或还嘴。它源于《庄子·大宗师》:“北海者,人人自为其师。大贤与师,晨成夕没。庖丁之教,数年不解。”其中的“庖丁”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厨师,他被人诘责时曾反驳:“倒打一耙:你们所称之为不解,却是我的解。”从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倒打一耙》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倒打一鈀」。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繁体字中,「倒」的写法是「倒」,「打」的写法是「打」,「一」的写法是「一」,「耙」的写法是「耙」。
以下是一些使用《倒打一耙》这个成语的例句: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倒打一耙者」、「倒打一鈀本意」。
近义词有「反击」、「反驳」,反义词有「接受批评」、「谦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