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pacity]∶器皿的容量
(2) [tolerance]∶气量;度量
器量不够
(1).器皿的容量。《周礼·天官·酒正》:“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 郑玄 注:“酌器所用注尊中者数量之多少,未闻。” 孔颖达 疏:“未闻,未闻升数。”
(2).器局;才识;度量。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宪宗 朝,则有 杜邠公 之器量, 郑少保 之清俭……亦各行其志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孟东野 :‘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 吴处厚 以渠器量褊窄,言乃尔。”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一:“ 杨宪 是 刘基 的好朋友,但是 刘基 认为 杨宪 虽有相才,但器量不够。”
器量是汉语中表示个人修养与包容能力的重要概念,在权威词典与文献中具有以下核心释义:
基本释义
指人的胸襟与度量,尤指对待他人过失或不同意见时的宽容程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能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强调包容性与道德高度。
词源分析
“器”本义为容器,引申为容纳能力;“量”指限度,二者结合凸显“包容的边界”。汉代《说文解字》注“器”为“皿也”,清代段玉裁进一步解释“器乃凡器统称”,暗示其象征意义。
古今用法差异
古代文献(如《宋史·吕蒙正传》)多用于评价政治人物的德行,如“蒙正气量恢廓”;现代语境则扩展至日常人际交往,指处理矛盾时的态度。
近义词辨析
应用场景
常见于评价领导素养(如“管理者器量决定团队凝聚力”)、教育领域(如“培养孩子器量需以身作则”)等,体现社会对包容品格的重视。
“器量”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器皿容量
原指容器的承载能力,如《周礼·天官·酒正》记载“皆有器量”,郑玄注“酌器所用注尊中者数量之多少”。
人的度量与胸怀
引申为人的气量、包容力,如蔡邕《郭有道碑文》称“器量弘深”,形容心胸宽广、能容不同意见的品质。
该词从物理容量演化为对人的格局与包容力的综合评价,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如古籍多指容器,现代更侧重人的度量。
败衲白题拔葵啖枣磅唐搬弄是非宝用避锋博徒不带头巾男子汉参考消息槎头缩颈鳊尘冗棣蕚風笙纷乱负材任气傅构搆陷灌畅闺德国恤故冢狠獗獗鹤阙黄道十二宫黄藕冠将爷简校狡愎襟裾进旅退旅匡惧老爷儿冷讥热嘲冷凄凄离附娄宿藐玩悯念泥窝欧击攀附抛朵披索剖破普及骞墙三恶道三门干部沈人石骆驼释冕世瑞寿皇粟文胎禽透爽徒士下尘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