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身的意思、顿身的详细解释
顿身的解释
安身。《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封建世臣,贤者无顿身处。”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专业解析
"顿身"是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古典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构成
该词由"顿"与"身"组合而成:
- "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中解作"突然、急促的动作",如"顿足"
- "身"指代人体或行为主体,《说文解字》释为"躬也,象人之身"
二、历史语用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记载,该词可见于明清话本,如:
"那汉子顿身而起,提刀便砍"(《三侠五义》第二十回)
此处指"猛然起身"的肢体动作,强调动作的突发性。
三、现代语义
结合语素分析与文献用例,可归纳为:
- 身体突然发力做出的动作
- 特指武术或戏曲表演中的瞬间定式动作
- 引申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 许慎《说文解字》
-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顿身”是一个中文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一、基本含义与用法
-
动作停顿
指行动中突然停止或暂时中断。例如:“他在演讲中顿身思考,随后继续阐述观点。”
- 构成解析:
- “顿”指稍停、叩地或书法中的笔触停顿;
- “身”指身体或自身。
- 场景:多用于描述行进、言语等过程中的短暂停滞。
-
安身立足
古汉语中可表示安置自身或找到容身之处,如《朱子语类》提到的“贤者无顿身处”。
- 语境特点:强调在特定环境(如封建制度)中难以获得稳定位置。
二、使用建议
- 现代语境优先采用“停顿”含义,更符合日常表达习惯。
- 古籍引用时需注意“安身”的引申义,并结合上下文理解。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朱子语类》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编管搏击不知进退惨慄长兵赤老催膘淡粉大噪杜门面壁放体鲠急沟槽光启贵主孤矫憨气豪女很石贺厦怀葛黄后回桡虎文降志辱身坚垎勦办解谜接排枅栌景刻浻澋机辟缉学狙缚局套烤炉篮球寥寥可数另文历数龙雕罗罗眊目面熟鸣弋俳回湓口栖聚宂务三号圣人沈抑桃花浪韬略涕滂土改微攻像夹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