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替漏的意思、替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替漏的解释

缺漏。《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苏林 、 董巴 上表曰:“故 尧 捐骨肉而禪 有虞 ,终无恡色; 舜 发陇亩而君天下,若固有之。其相受授,閒不替漏;天下已传矣,所以急天命,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替漏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指更替缺失、遗漏或疏漏。以下从构词、释义及文献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源与构词

二字复合后,“替漏”强调因新旧交替或疏忽造成的缺失,隐含动态更迭中的遗漏现象。


二、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1990年版,第5册):

替漏:更替缺失;遗漏。

例证引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而为书者,各提其行,汩陈古今,替漏往志。”

此处指著述者在梳理古今文献时,因更替或疏忽导致前人记载缺失。现代用法多延续此意,强调因交替、疏忽造成的断层或遗漏。


三、文献用例佐证

  1. 唐代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柳河东集》卷三十一):

    “各提其行,汩陈古今,替漏往志。”

    释义:学者各自标榜主张,混乱古今脉络,致使前人志述遗漏缺失。

  2. 清代考据学应用:

    部分学者校勘古籍时,用“替漏”指传抄过程中因版本更替产生的文字脱漏(如《四库全书考证》)。


四、现代使用场景

虽非常用词,但可见于: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2.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3. 《柳河东集》(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
  4.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采用纸质权威版本信息,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核查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替漏”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出处与典籍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文帝纪》的裴松之注引文:“其相受授,閒不替漏”,意为古代帝王禅让时权力交接的连贯性,强调“无缺漏”。

现代引申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扩展为形容词性成语,解释为“代替他人完成未完成之事”或“勇于承担责任”。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引申,古籍中未明确体现此意。

使用建议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以及部分现代词典的补充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宝鉢北爱尔兰参玩冲素丑怪词魔跐牙儿呆笨对文独享发喟方比风驰电卷丰昵风湿性关节炎封嵎胳肢功实公证錧籥鼓浪屿海畔寒蜒挢抂过正浃堂惊蛇入草廐卒捐本逐末局敛敛谐六牙毛女洞毛太纸猛可里门旗眇少米雪脑子生锈破马器灵轻艑寝阁弃繻生铨判畎田去火屈身弱丧塞外省句师慕士雄讼驳韬瑕田叟填嗉鍮石望其项背鲜凌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