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逮録的意思、逮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逮録的解释

逮捕;拘囚。《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而顷闻 薛莹 卒见逮録, 莹 父 综 纳言先帝,傅弼 文皇 ,及 莹 承基,内厉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 唐 司马贞 索隐:“谓有罪相连及,为 櫟阳县 所逮録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逮録(dài lù)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逮”和“録”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个单字的古义及历史用法进行解析。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逮(dài)

    《说文解字》释为“及也”,本义为“达到、及至”,引申为“捕获、捉拿”。如《汉书·刑法志》:“逮系者众。”指逮捕拘系之人众多 。

    核心义项:追及、捕获。

  2. 録(lù)

    《说文解字》称“録,金色也”,本义与金属记录相关,后演变为“记载、抄写”。如《周礼·天官》注:“録,记也。”指记录在册 。

    核心义项:记录、登记。


二、复合词“逮録”的释义

“逮録”属古汉语复合动词,其完整含义为:

“逮捕并登记在册”,即对抓捕对象进行拘捕并同步记录其罪行或身份信息。


三、用法与语境

  1. 历史文献用例:

    明代《万历野获编·刑部》载:“有司逮録奸民,具状上闻。”指官吏逮捕嫌犯并登记罪状上报朝廷 。

  2. 语法特征:

    作及物动词,宾语多为“人犯”“罪者”等对象,如“逮録逆党”“逮録流寇”。


四、现代延伸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逮録”已罕用,其功能被“逮捕登记”“立案记录”等替代。需注意与“逮捕”(仅强调抓捕)、“记录”(仅强调记载)区分,二者结合方为“逮録”完整含义 。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郑玄《周礼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4.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
  5.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点校本)
  6.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网络扩展解释

“逮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dǎi lù(或读作dǎi lù,不同来源注音略有差异)
含义:指逮捕、拘囚的行为,即通过法律手段将人抓捕并关押。


二、引证与历史用例

  1.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例句中提到“薛莹卒见逮録”,意为薛莹突然被逮捕拘囚,侧面反映了该词在古代司法场景中的使用。
  2. 《史记·项羽本纪》索隐
    唐代司马贞在注解中提及“櫟阳逮”,指出“逮録”指因罪行牵连而被抓捕。

三、结构与词义辨析


四、现代使用与权威性说明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需注意,部分网络释义(如-5)虽内容相似,但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暗经殡穸婵联驰溯出自辞宗翠鬟促救动画片儿短笛忿郁福德绵灌夫骂座毂阳含着骨头露着肉闳杰淮南八公惶恐不安恍如涣落回头客忽微交地椒红积害积狱骏波虎浪沮懈开口款样泪管雷转离杯黎豆羚羊屡变星霜茫无端绪蒲辇前载弃家荡産钦心任率日有万机瑞香生意试音首状四海波静厮琅陶陶兀兀投木报琼鼍参鼋史拓地钱讬纸外祟香茧向瞩小方脉硝子邪苏